魏鹏举:专业金融应时代而生

2019-02-25 08: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完片担保是为保障影视内容制作而出现的一种专业金融产品,其发生发展的前提是影视制作风险的高概率以及影视产业足够的规模化需求。一般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完片担保是美国好莱坞的特产,而且也与好莱坞电影工业相伴相生,事实并非如此。

  完片担保最早并未出现在商业电影的圣地好莱坞,而是在上世纪50年代诞生于英国,但发展成熟于美国。早期美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模式与结构不足以催生完片担保这样的专业金融产品。经历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洗礼后,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工业化模式与寡头竞争的市场结构逐步定型。传统好莱坞“八大公司”的垄断格局形成,按当时的规模体量,分别是派拉蒙(组建于1914年)、20世纪福克斯(始建于1915年,合并于1935年)、米高梅(合并于1924年)、华纳兄弟(1923年)、雷电华(1928年)、环球(1912年)、哥伦比亚(1924年)和联美(1919年)。大电影公司意味着资金雄厚与产业链完整,一般通过内源融资即可完成影片制作,发行与放映也自成一体,不必过度忧虑超支或延期可能造成的后果。

  与此同时,英国的电影工业快速发展,但并未形成像美国这样的纵向与横向垄断格局,在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金融危机,触发了英国制片业完片担保的机制。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英国电影公司没有足够实力完全投资,英国政府设立专门的“国家电影投资公司”,以后期投入的方式激励本国电影发展,但前期的制作融资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在彼时的英国,为了刺激电影产业,政府扶持与银行融资都不参与到电影利润的最后分配中,保质保量完成产品并顺利交付成为关键问题。因此,在政府的推动激励下,金融机构针对性研发完片担保这种不同于普通融资担保的专业化金融产品就顺理成章了。

  任何金融产品的发展壮大都必须建立在规模化的基础上。英国乃至欧洲的电影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美国好莱坞才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最具商业规模的电影工业集聚区。尤其美国电影在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了新的转型,形成所谓的新好莱坞电影。1948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通过旨在破除美国电影市场垄断的“派拉蒙法案”,判定大公司的产业链垄断为非法,要求制片业务与发行放映业务分离。同时,美国电视的迅猛发展也促进了传统好莱坞电影黄金时代的终结,传统大电影公司开始解体或转型,多元化的好莱坞新时代到来,独立制片、实验电影以及艺术影院、汽车影院等得以发展。

  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完片担保在美国如鱼得水,成立于英国的电影金融公司因此迁往了美国,并成为当今全球最大的完片担保公司。2015年,该公司落地上海自贸区;2017年6月19日,该公司携手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达成保险合作协议,联手推进中国完片担保及制作保险本土化。此后,中国内地陆续掀开完片担保的探索之旅。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