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完片担保在路上

2019-02-25 08: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8年中,电视剧《套路》剧组由于大量资金去向不明,投资方优酷最终解散剧组;同年末,内地导演毕赣的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虽然创下了当年内地文艺片首日票房之最,但拍摄期间却经历了超支、延期等种种是非。诸如此类的影视制作的流程“失控”给投资人、制片人带去巨大困扰;在融资时,项目的“可能性流产”又是银行等机构的心头隐患。因此,如何把影视制作流程推向规范化、标准化,成为影视业正在关注的焦点。

  影视制作的常规风险

  几年前,《地球最后的夜晚》开拍第一天,就由于美术被导演否决而停拍25天,最终历经投资方几轮更换,预算从原定的2000万元超支到5000万元,令出品方们大为头痛。事实上,在国产电影中,超支几千万元的情况常常存在。根据艺恩网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相关数据,我国影视立项项目也远多于最终上映项目。由于高流产率和超时超支的存在,众多投资人开始关心能不能使问题重重的制作过程规范化、公开化、财务化,能不能使电影创作在保持艺术和个性的同时,按工业化流程合理高效完成。

  目前在电影行业中,电影出品方在寻求融资时,都会强调IP、流量、大导演、发行等优势,投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最关心的电影成本由什么构成、电影拍摄时间表、剧组日常支出账本等。影视制作存在两类风险:一是不可抗力的风险,如无法预估的人员意外伤亡、着火、自然灾害等;二是人为风险,包括资金链断裂、剧本更改等。电影开拍时剧本依然没有最后定稿,主创人员产生新的想法,拍摄进度延迟等,都是电影制作中经常遇到的与人有关的风险。

  完片担保要做的是保证片子按时且按预算完成,并最终交付给发行商,这中间有任何原因导致影片不能按时完成,完片担保公司会进行整体把控并做适度调整,在拍摄完成后如果影片超过预算,那么完片担保公司会替投资人承担超支部分。因此,投资人通常把完片担保公司看作风险共担方。

  在国外,完片担保的历史很长,与银行和各地政府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国外金融体系内有非常多的应用。比如,以电影补贴政策闻名世界的澳洲,政府最高可给剧组提供40%的资金补贴。如果一部影片在悉尼拍摄两个月,费用是2000万澳元,当影片完成后,如果政府承诺会有40%的补贴,那么进行完片担保后,银行可以提前把40%的补贴给予投资人,投资人只需投入60%的资金,这些对国外剧组非常有吸引力。

  谁在投身完片担保

  众所周知,好莱坞影视剧组拥有工业化的流水操作,每一位制作人、导演和团队成员都非常清楚影片的成本、预计拍摄时间和预算。但在国内,以前的观念更多把电影视为艺术创作,因此导演、演员均拥有较大的话语权,业界对制作过程中的财务管理也并不重视。

  原北京国华文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登伟曾介绍,美国的完片担保公司为何能在整个影片的制作核心环节进行全面的进度监理和财务控制,因其一般会和当地具有行业约束力的制片人工会合作,在制作出现逾期超支时,如果和制片方沟通督促无效,完片担保公司甚至可以撤换原来的导演或制片人,在工会支持下进行“补仓”。但这种运作机制在中国却未必推行得开。中国的导演、制片人话语权太强,国内的影视行业协会也不具备强大的产业秩序调整的权力。

  致力于完片担保革新的上海盛万投资创始合伙人、盛万影视总裁何晓秋介绍,自己有两大风险管理步骤:一是事前管理,在主创团队的考核、剧本质量、制片方提供的预算明细等素材基础上,对其能否顺利完片做风险评估;二是过程管控,会在现场设立一个专业监理跟进制作流程,负责掌握细节和风险预警,遇到重大风险及时跟投资人汇报。他们会召开预警会议,对新风险可能会提高保费,另外还有评估协调机制、退出及回购机制等风险共担机制。

  保险的集体意识待提升

  其实,影视制作流程中还有众多意外风险,需要影视业集体提升保险意识以规避。

  比如影视制作保险是国外所有电影开机前都会购买的,普遍程度就如国内购买车险一样。在电影拍摄期间出现了意外,都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而在国内,这些意外产生的额外费用都由投资人承担。2017年,电影《机器之血》在台湾拍摄的时候,剧组遭遇了台风,现场无法拍摄,因重置布景造成了额外损失。其实,若提前购置保险,布景重置的费用全部都可由保险公司支付。

  去年上映的由美国导演特里·吉列姆执导的《谁杀死了堂·吉诃德》,从2000年第一次开拍,到2017年才最终完成。但该片的制作过程仿佛受到了诅咒,其间遭遇了洪灾、主演生病回国、“当红小生”档期错过等事故。但因其提前购买了器材财产险、影视制作保险等保险,才得以最终与观众见面。

  每个国家的影视制作保险略有不同,以美国好莱坞为例,1份影视制作保险包含7项,包括演职人员,道具、布景、服装,额外费用,第三方财产损失,杂项设备等。这个一揽子保险计划与其他基础保险(雇主责任险、器材财产险、公众责任险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赔付的是意外对剧组造成的额外费用。

  影视制作保险和完片担保,成为目前影视保险中较有代表性的两种保障方案,但其在中国的真正成熟尚待时间的检验。

  核心阅读

  完片担保服务,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电影行业。由于二战后的经济萧条,很多大型电影公司资金告急,英国政府设立了“国家电影投资公司”,以制片人自筹70%资金为前提,进行融资帮助。但银行需要制片人提供影片发行担保,而发行商最大的忧虑则是影片能否完成。之后美国电影金融公司(在伦敦创立时叫“电影金融公司”,以下简称“FFI”)开创了完片担保的概念,并延续至今。

  完片担保是西方电影金融的基石之一,也是一个剧组流程工业化、财务规范化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完片担保也悄悄在中国生根发芽。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