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非遗:保护与传承卓有成效

2019-01-22 16:38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我省非遗:保护与传承卓有成效

  2018年12月28日,中国·查干湖第十七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开幕,现场举行了“祭湖·醒网”仪式、文艺表演、头鱼拍卖等一系列活动。神奇壮观的查干淖尔冬捕习俗项目早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传承与生产、旅游开发深度融合,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吉林省地处东北亚腹地,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上中华北方各民族在这一区域繁衍生息,农耕牧猎,同时也不断相互征战、流动,地方政权交替频繁。近现代,这里又是流民大迁徙的目的地,地域间、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留存了极其丰富而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戏曲、歌舞、曲艺、美术、体育及传统技艺、传统医药、节庆民俗等10大类,涵盖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和回族等多个民族,分布于全省各地。截至2018年10月,我省已有吉剧、松花砚雕刻、冰雪爬犁制作技艺等343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满族说部、二人转、黄龙戏等4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延边“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和通化“长白山满族剪纸”2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市(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已达1000余项。富育光、王中堂等22人被评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72人被评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法规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我省于2016年6月颁布了《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前郭蒙古族自治县先后颁布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省文化和旅游厅相继制定了《吉林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指导意见》《吉林省传统工艺振兴实施意见》《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绩效考核及补助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性文件。

  保护体系健全运行良好。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省、市(州)、县(市、区)三级项目名录保护体系,通过项目名录认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和重点保护。我省4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民族项目、地域特色项目占有绝对比例。延边“朝鲜族农乐舞”作为我国传统舞蹈类唯一代表性项目,较早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通化“长白山满族剪纸”项目,以其鲜明的长白山地区满族民俗风格和剪法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表了我省非遗保护的最高水准。东北二人转项目在传统曲目挖掘整理、理论研究及活态传承方面在国内公认具有示范作用;东丰农民画、松花砚雕刻、朝鲜族打糕、泡菜及民族服饰制作等项目日益融入现代社会生活,走进百姓家庭。

  珍稀濒危项目得到抢救性保护。按照抢救第一的原则,我省对一批珍稀濒危非遗项目进行了有效保护和传承。地方戏种“黄龙戏”“吉剧”“满族新城戏”“柳河吕剧”及曲艺“东北二人转”“东北大鼓”、蒙古族“乌里格尔”、朝鲜族“三老人”等民间演唱艺术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满语文教学、满族祭祖习俗、长白山木屋营造技艺等项目后继有人,漫江木屋村等被国家评为“美丽乡村”得到整体性保护,长白山森林号子以戏曲形式再现舞台,一批濒危项目及传承人技艺通过标准影音数字形式逐步得到记录保存。

  非遗传承人及保护工作者队伍日益壮大。以传承人为核心的保护工作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一大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肩负起非遗保护传承的使命。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为引领,每年举办各类型讲座、培训班及研习和自修活动,传承人的素质和技艺得到普遍提高。通过实施振兴传统工艺计划,推动传统手工艺人队伍壮大发展。

  传承展示场所建设进入健康发展阶段。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传承基地等非遗保护传承场馆建设发展迅速,初步形成政府、社会、企事业共同建设,健康发展的局面。东北二人转博物馆、“吉林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延边图们的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吉林市满族民俗博物馆、伊通满族民俗博物馆、通化市非遗民俗馆、长春巴蜀映巷非遗一条街等一批非遗、民俗类展馆成为我省传统文化的重要宣传阵地。

  展示展演活动日益丰富活跃。“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市民体验、吉林传统戏剧节、吉林传统歌舞节等已成为我省影响广泛的社会文化活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各地非遗活动丰富多彩,旅游活动和商业庆典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逐渐增多。

  通过生产性保护促进非遗项目传承发展。目前,我省民族乐器制作、民族服饰、传统酒类、食品类、医药类等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非遗生产性项目得到良好发展;松花石雕刻、满族剪纸技艺以及人参栽培、加工技艺等项目得到生产性保护和传承。延边民族乐器厂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传承基地”。

  长白山区及松花江流域的满族文化,中部黑土地农耕文化,图们江、鸭绿江我国境内流域的朝鲜族文化,西部深受草原游牧文化影响的农牧融合文化,以及至今依旧流传广泛的萨满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涤荡,汇集了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渔猎文化和森林文化为体系的吉林代表性文化,铸就了吉林地域文化的个性品格,也推动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与发展,使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交融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充分展示了白山松水传统文化的生动性。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邵希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