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成小微企业融资“金钥匙”

2018-10-22 09:13 来源:国际商报

  原标题:普惠金融成小微企业融资“金钥匙”

  当前,小微企业已日渐成为促进就业、推动草根创新的重要主体,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中,融资难是最重要的挑战之一。普惠金融的提出,让小微企业看到了发展的曙光。

  在近日举行的“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发布会现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主任杨涛表示,在狭义普惠金融的“精准治疗”中,小微企业应该是最重要的抓手。但是,在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政策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区分不同小微企业的需求,更要将重心放到完善环境上。

  多层面看普惠金融

  所谓普惠金融,就是能够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但如何界定其内涵与边界,又如何规避发展中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是普惠金融实践中需注意的难点。在杨涛看来,从某种意义而言,社会更需要关注狭义的普惠金融,即围绕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着力弥补现有金融服务短板。

  所谓狭义的普惠金融,则需要从三方面来认识。首先是普惠金融的需求层面。随着金融业综合经营、金融需求多元化的演变,金融产品需要更加丰富、功能健全,使得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能够按照合理价格,低门槛、便捷地享受金融创新的支持。普惠金融的需求过去更集中于融资需求,尤其是小额信用贷款。但除此之外,金融功能还有众多方面,如何围绕不同需求做好普惠金融的服务结构设计,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普惠金融的优先选项,是解决资金可得性还是资金价格?其中也有着诸多矛盾。有时候,所谓“合理的资金价格”是难以判断的,对于某些群体来说,需要的普惠金融也许就是某种程度上的“高利贷”。

  其次则是普惠金融的供给层面。人们认为需要多层次的供给模式,一是政府直接支持和发展的金融和类金融机构体系,这些属于政策性金融服务模式,通过由政府直接或间接承担一部分成本与风险,间接为特定群体提供商业性金融机构难以给予的金融服务。二是政府通过补贴、鼓励或引导,促使商业化金融或类金融机构能够更加主动地完成普惠金融业务。相比设立政策性普惠金融服务主体来说,这可能同样是具有效率的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在此方面减少行政性、道德性干预,更多按照市场规律来办事。三是为完全商业化的模式创造条件,尤其是支持金融技术创新型的机构能够在传统金融的“百慕大三角地带”开拓出新的“蓝海业务”。

  最后就是普惠金融的发展环境支持。一是数字化与信息化、支付清算、信用等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二是各类“软环境”的支持。包括在普惠金融的法律、政策、组织保障方面,还需要有效引导整个金融文化的演变,从过度追求金融业的“高大上”、金融创新的“眼花缭乱”、金融发展的“效益至上”,到同样重视金融道德与伦理、金融发展的共享与共赢。

  多方面完善发展环境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为了应对小微企业融资难,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思路。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贵”,但尚未从根本上突破这一困局。

  杨涛认为,首先需要深入分析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贵”的现状,构建更加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判断小微企业融资的普遍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在哪些方面显得“过难”“过贵”,才能更好地把握改革的目标和路径。

  同时,杨涛表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要避免成为“运动”。无论金融支持体系多么完备,都有部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满足。因此,在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政策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区分不同小微企业的需求。一方面,要看到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有些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可能本来就无法满足,只能在竞争中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对于更加优秀的小微企业来说,如果出现融资过度、多头授信等,也可能导致企业行为扭曲并使金融风险积累。“从长远来看,政府应该把更多的普惠金融创新探索交给市场自发推动,逐渐减少行政干预和规划指导,把重心放到环境要素的完善上。”杨涛说。

  第一,在法律和制度上保障中小企业的基本金融权利。一方面,即使是许多极度反对政府干预产业的市场经济国家,也都成立了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部门,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支持;另一方面,许多国家还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法律。

  第二,以完善信用约束机制为重点环节。由于小微企业多由家族式企业或个体经济发展而来,其往往在公司治理、财务报表、有效抵押等方面存在缺陷,使得其进行信用融资的风险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进入小微企业市场的决心。如果小微企业的整体信用环境与文化在从“民间亲情式”向“现代市场式”的转换过程中存在脱节,就容易产生许多问题。对此,不仅要推动小微企业自身的信用状况发生根本性改变,培育新型的信用文化,也需要政府层面适当出手,着力构建一个各方共赢的信用生态环境约束机制。

  第三,充分关注融资之外的综合风险管理问题。在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寻找合适的第三方机构来合理评估项目价值,或者进行增信服务,为其融资提供相应的保险或担保,这也是小微企业融资的关键环节之一。

  第四,以降低税费负担作为重要“抓手”。小微企业发展的真正“难点”,同样也是存在税费负担过高的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在此方面大力推动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其重要程度高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因为这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小微企业的内在资金积累能力,改善进行外部融资的基础条件。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邵希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