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旅融合焕发传统文化新生机

2018-08-14 08:2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山东:文旅融合焕发传统文化新生机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爱林一村历史文化展示馆内,村民在展示传统纺线技艺。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文/图

  山东省曲阜市旅游部门近日对外发布,今年上半年,当地重点研学基地接待各类研学体验团队400余个共18万人次,同比增幅超20%。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各具特色的研学产品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曲阜的“文化+旅游”的市场潜力凸显出来。

  曲阜只是一个缩影,得益于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厚重的历史底蕴,近年来,山东的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而旅游产业的迅速兴起,也助推了齐鲁大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掘。

  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暑假期间,每天有数以千计的游客到临沂市费县红色旅游景区参观游览。在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瞻仰革命先烈,在赵志全同志纪念馆学习时代楷模,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体验沂蒙老区文化……

  费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段晓莉说:“‘沂蒙精神’是费县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将‘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教育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让学员在体验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切身感受沂蒙老区的发展变化。”

  近两年,山东旅游部门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引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深化沂蒙精神内涵研究,突出党和人民鱼水情深的红色精神,不断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

  济南市依托济南战役纪念馆、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解放阁等红色资源,大力开发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的红色旅游路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讲好济南红色旅游故事;莱芜市围绕“山水莱芜、红色热土”主题,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莱芜战役指挥所、汪洋台、云台山、“红色记忆”系列展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加快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聊城市以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鲁西北地委旧址、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等为重点,通过恢复历史遗迹、博物馆展示、虚拟重现当年革命故事以及舞台化演绎等方式,打造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精品线路……

  保护开发传统农耕文化

  山东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明显,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对齐鲁大地传统文化尤其是农耕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播作用。

  从2013年开始,山东省级财政连续4年安排资金支持传统古村落保护。目前,山东已保护性开发了淄博市新城镇、威海市河口村、临沂市压油沟、泰安市大汶口古镇等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文化旅游古村镇。

  近两年,在“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统领下,山东突出“山东乡村更好客”主题,策划推出了“胶东渔家”“沂蒙人家”“黄河人家”等10家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同时,山东旅游部门还因地制宜,扶持推出了一批陶瓷琉璃村、木版年画村、刺绣剪纸村、传统民俗表演村、手工艺制作村等非遗村落。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文化振兴,传承创新优秀乡村文化。”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于风贵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使大批濒临消失的民俗文化、非遗项目、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街区等保存下来。这些先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通过旅游的带动,被融入了新元素,赋予了新内涵,从而焕发了新生机。

  接续传承历史文脉

  在保护中开发、在利用中保护,是文化资源得以永续利用的基本前提。近年来,山东在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不断强调要“反哺”文化,投入人、财、物保护珍贵遗产,实现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良性循环。

  2017年10月,齐长城文旅融合发展座谈会在莱芜市召开。参会的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在发言中多次提到要坚持保护优先、整体开发原则,切实加强对齐长城本体和沿线文物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青州市,依托市非遗艺术团、非遗传习中心、非遗传习坊等机构,当地从2012年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青州市多个老街区开展扑蝴蝶、抖空竹、挫琴、青州花毽等非遗项目的集中展演,受到游客的热烈欢迎。

  2017年底,《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旅游发展的意见》印发,明确提出要加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丰富旅游产品供给;鼓励支持百年老字号企业打造展示企业发展历程、传承企业发展文化的专题博物馆,鼓励支持各地依托老厂区、老厂房建设一批主题突出、基础设施完备的工业遗址公园。

  尽管融合的态势不断向好,但目前来看,文化和旅游结合发展仍存在合作领域不宽广、合作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相关专家建议,应牢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重要理念,推动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通过实施品牌引领战略、深度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培育旅游文化跨领域人才等举措,实现文旅真正的融合。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邵希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