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机构或成发行人主体评级上调“神器” 海通证券承销债券违约最多

2020-09-24 07:16 来源:中国证券报

  今年以来截至9月23日,有9家评级机构共计调高企业主体评级298次,涉及259家企业。其中调高主体评级次数最多的评级机构是联合信用评级,调高65次。就在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其官网表示,证券业协会近日根据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人更换评级机构统计情况,关注到个别评级机构对发行人主体级别调升的比例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评级虚高等风险隐患。

  

  那是不是那些自感主体评级太低的发行人,只要更换一个评级机构,主体评级即可获调高呢?业内人士这么说……

  259家企业主体评级共计被调高298次

  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今年以来,有9家评级机构共计调高企业主体评级298次,涉及259家企业。

  

  (注: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自2020年2月26日起终止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其评级方法和历史评级结果迁至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其中,年内调高主体评级次数最多的评级机构是联合信用评级,调高评级65次;其次为大公国际,调高主体评级63次;第三为中诚信国际,调高主体评级62次。上述3家评级机构调高次数占比为63.76%。

  值得注意的是,证券业协会此前在其官网公告《2020年第二季度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其中二季度变更评级机构后级别上调情况显示,在更换评级机构的企业发行人中,大公国际承接的发行人主体评级被调高的次数最多。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

  那是不是只要自感主体评级太低的发行人,都可寄希望于更换一个评级机构呢?

  答案是否定的。

  华东某券商资深债券承销从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通常来说,即便更换评级机构,企业的主体评级也不会上调。多家监管部门曾在2018年时启动联合检查,主要针对证券评级机构存在的评级虚高、评级泡沫,未能有效揭示信用风险等突出问题。有个别评级机构在检查后被发现内控及管理混乱而被暂停债券评级业务,近期恢复评级牌照后又更换了股东,业务扩张的意愿较为明显,确实调升了不少评级。

  上述券商人士表示,虽然评级较高的发行人发债相对容易,但目前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尤其是AA级发行人鱼龙混杂、区分度不高,而且还有些虚高的AA+和AAA评级。“不过投资人也不傻,有些外部评级搞得太过分的,投资人的内部信评其实并不会认可。”

  债券违约次数较去年下降明显

  今年以来,健全防范化解债券违约、股票质押等重点领域风险一直是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9月16日公布的数据,当前我国企业债券的风险防范情况良好。

  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今年以来债市共计发生129次违约,比去年同期的173次下降25.43%,涉及116只债券。其中,主体评级在AA级以上(包括AA级)的债券违约次数为23次。

  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今年年初,全国范围内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监管支持实体部门融资,企业融资状况明显好转。同时各方面通过撤销回售、贷款展期等方式尽量缓解企业集中兑付压力,而且大量信用资质较弱的企业此前已经暴露违约,导致新增违约发行人数量有所下降,但绝对水平仍不低。

  由于不少违约债券事后都暴露出中介机构尽职调查不充分、未勤勉尽责等诸多债券承销问题,今年来监管机构曾多次强调中介机构责任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有券商参与主承销的债券共计发生88次违约,其中有10次为本息展期,涉及35家券商。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参与主承销的债券违约次数最多的券商为海通证券,共计违约21次(包括本息展期,下同);其次为方正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参与主承销的债券共计违约15次;中金公司参与主承销的债券共计违约13次,排名第三。此外,参与主承销的债券出现违约5次以上(包括5次)的券商还有光大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招商证券、国泰君安证券。

  今年以来参与主承销的债券违约次数排名居前的券商(截至9月23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华青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