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耶金服撤回赴美IPO计划 曾被曝违规操作

2019-08-20 17:43 来源:和讯网

  近日,有消息称,深圳萨摩耶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萨摩耶金服”)已取消赴美IPO计划,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撤回了8千万美元的IPO计划。和讯网调查发现,此次萨摩耶撤回赴美上市,一方面可能是受到互联网金融整体环境不佳影响,此外也可能与其自身业务发展息息相关。

  业绩增长迅速 旗下省呗问题频出

  据悉,信用卡智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省呗”就是萨摩耶金服旗下主要的产品,省呗是一款为信用卡用户提供低息、高效信用卡账单分期等互联网金融服务的APP, 是国内较早引入在线余额代偿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萨摩耶成立于2015年5月,目前已与包括商业银行、消金公司、信托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在内的19家持有牌照的金融机构合作,为用户和金融机构撮合贷款提供交易平台。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此前萨摩耶金服共完成三轮融资。分别是:2015年8月完成天使轮融资,2016年4月完成A轮融资,达晨创投以1000万元入股萨摩耶。2017年1月由中信资本和涌铧资本领投,完成B轮融资1亿元人民币。

  招股书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萨摩耶金服业绩增长迅速,在规模增长的同时,萨摩耶金服的运营成本也大幅增加。

  招股策划书显示,萨摩耶金服近几年的经营概况大致如下:2016年,萨摩耶金服净营收为5302万元;2017年净营收为2.4亿元,同比增长353.5%。截至2018年6月30日,其今年上半年净营收为2.3亿元,同比增长176.8%;2018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2560万元,正式扭亏为盈,而去年同期则亏损4800多万元。

  在萨摩耶金服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萨摩耶金服旗下产品省呗却问题频出。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在第三方投诉平台聚投诉上,有关于省呗的投诉量就已达到956件,而解决率却仅为65.9%,大量投诉中更是以暴力催收和盗取用户信息为主。

  投诉者张先生表示,他今年生意失败,资金一直周转紧张,钱只是还得晚一点,不是不还钱,省呗催收电话及其恶劣,多次打电话不停骚扰,并且盗取他的通讯录,给他多个朋友打电话。投诉者孙女士也在遇到类似的情况,在她逾期一天并且在能联系到她的情况下,给她的家人、朋友、紧急联系人打电话对孙女士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曾被“315晚会”曝光 业务疑似“违规”

  实际上,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款用以采集个人信息的“探针盒子“,该盒子主要用于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它能够探测用户手机的MAC地址,之后能转换成电话号码,通过这些数据甚至能够对个人进行精准画像,并且一个盒子成本每月仅需几百元。

  在曝光的同时,央视也提到该探针盒子由萨摩耶金服生产,萨摩耶金服将这款盒子放入商场、写字楼等公众场合,用以采集用户信息,这也将萨摩耶金服推上了风口浪尖。

  据悉,萨摩耶金服为此成立专项调查小组,之后便回应称:萨摩耶金服从未使用此类产品,而涉嫌人吴某某则是深圳紫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康网络”)的员工,并非萨摩耶金服的员工。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紫康网络成立于2016年12月16日,主营业务为网络科技、信息科技领域内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由自然人康超和萨摩耶金服共同出资成立,其中康超认缴金额100万,占股75%,萨摩耶金服认缴33.33万,占股25%。

  且不论“315晚会”反映的问题究竟是事实还是其中另有什么隐情,根据萨摩耶金服旗下的“省呗”和其提交的招股策划书中其业务发展也确实存在一些具有争议的地方。

  自从2017年12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发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以来,网贷平台的生存状况一直堪忧, “助贷”模式为主的公司逐渐兴起,萨摩耶金服就是一家。

  据了解,“助贷”模式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助贷机构只参与导流、风险评估、定价、贷后管理等其中或全部任务,虽目前银监会尚未严格限制“助贷”模式,但其存在仍存在许多争议。

  招股策划书显示,2018年上半年约有56.2%的撮合交易是基于“助贷”模式完成的,这也意味着有关于“助贷”具体的监管措施一旦下达,也将对萨摩耶金服产生很大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策划书中的数据显示,萨摩耶金服逾期超过90天以上贷款比例逐年上涨,分别是2016年的0.45%、2017年的1.09%以及2018年上半年的1.84%,这说明萨摩耶金服的风控水平正在逐步下降。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也表示,信用卡代偿虽属于小场景,对消费金融行业影响有限,但从长远角度看,也存在有自己的风险。其一便是属性风险,即从持卡人与发卡行两种角度看,代偿存在两种不同的属性,如何定性是重中之重;其二便是业务风险,在过度发卡、过度负债的行业环境下,这种风险会越来越大。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