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优化发展环境——东北如何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下)

2021-07-22 09:2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深度开放是东北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动力来源,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围绕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相关问题,智库圆桌邀请四位专家进行深入探讨。

  本期嘉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韩永文

  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 王洪章

  东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吕 炜

  国务院参事室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柴海涛

  主持人

  经济日报社编委、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 孙世芳

  内外着力 打造共同发展新优势

  主持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提升哈尔滨对俄合作开放能级。在对外开放方面,东北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韩永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整体水平较低。2019年东北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3.3%,2018年实际外资利用金额为全国的8.6%。

  从优势来看,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政策优势。批复建立了哈尔滨、长春、大连金普、沈抚四个国家级新区以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等多个开发开放平台,辽宁和黑龙江自贸片区等,东北的振兴发展享受了很多政策红利。

  另一方面,东北地区具备“一带一路”战略走廊的区位优势。东北位于环渤海经济圈,是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地带,沿边沿海,毗邻俄罗斯、蒙古国和朝鲜半岛,与日本隔海相望,和俄罗斯有长达4300公里的边境线,是中国内地赴俄远东地区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国面向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同时,东北地区土地比较肥沃、能源供给比较丰厚,技术性劳动力基础很好。

  柴海涛:东北面临的机遇有:第一,东北地区在对外经贸合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区位与物流优势突出。东北地区处于东北亚地理中心,具有区位交通优势,是联通朝韩日俄蒙的重要枢纽以及东北亚各国合作的重要区域。“通道经济”、“枢纽经济”、中欧班列叠加,进一步放大了交通枢纽优势。中蒙俄经济走廊、中欧班列开通,成为日韩企业联通欧洲市场的重要选择。现在长满欧、长珲欧班列已是韩国三星、LG、现代等公司电子电器产品陆路运输到欧洲的重要通道。

  二是要素禀赋互补的优势。东北工业化基础好,产业工人储备多,同时煤炭、石油、铁矿石、林业、土地等自然资源富集,对能源资源较为匮乏的日韩有吸引力。

  三是具备与日韩合作的传统优势。东北与日韩经贸往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传统。2019年,东北三省对日、韩进出口额占整个地区进出口总额的10.7%和6.5%。辽宁省在东北地区对日韩贸易中占比较高。2020年上半年,吉林省对日进出口额逆势增长,其中出口增长2.5%,进口增长高达38.8%。日、韩在大连投资企业累计分别超过4800家和2890家。辽宁省和吉林省分别是日本和韩国入境旅游第一大客源地,黑龙江省是日、韩入境第三、第二大客源地。

  第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给东北对外开放带来重大利好。一方面,维护和巩固了我国在亚洲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地位。疫情加速改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各国从经济安全考虑,更多地把经济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北美、欧洲、亚洲三大区域,分别构建“三足鼎立”产业链供应链的动力正在增强。在此形势下,RCEP对我国战略意义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全面提高了我国主动对外开放的水平。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贸区,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都约占全球30%。通过多边框架,事实上建立了中日、日韩两对重要国家间的自贸关系,这对东北地区的对外经贸合作非常重要。

  第三,新发展格局为东北发展带来新机遇。新发展格局把延续我国全球化红利和战略机遇期作为重要目标,通过内外两方面着力,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近几年我国在扩大开放方面,推出了许多重大举措。新《外商投资法》全面实施;扩大金融等服务业开放;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各地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建设。RCEP协定签署、如期结束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对外宣布“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一系列战略意在依托我国大市场的优势,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国内巨大市场规模形成经济推动效应。以前拉动经济靠国际大循环以外促内,现在逐步走向依靠国内大循环以内促外。预计未来15年,我国潜在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口需求约达40万亿美元。双循环模式将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增加世界总需求,给世界经济增添强大动力。二是继续推动我国经济与世界深入融合共同发展。新发展格局将推动中国产业链供给侧,以及国内市场需求侧,共同形成一个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大市场,这对东北而言是难得的机遇。

  抓住机遇 构建东北亚经济核心带

  主持人:新发展阶段,东北地区应如何抓住战略优势,发挥沿边沿海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如何以深度开放促进振兴取得新突破?

  吕炜: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吸引全球范围尤其是东北亚地区的要素资源集聚。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政策创新为支撑,加快推动辽宁、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新一轮改革试验,加强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形式创新,激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内生动力。要加快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一方面,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经验,支持大连以辽宁港口整合为契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另一方面,对标国际物流货运需求,加快推动东北地区中欧班列提速扩线,全力打通“一带一路”东北亚物流大通道。

  韩永文: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东北亚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延伸区域,面向东北亚,加强与日、韩、俄在科研、技术、制造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将东北打造成贯通东北亚与“一带一路”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拓展东北对外开放空间。东北应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东北亚国家链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多措并举推进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各国、东北腹地与开放前沿之间互联互通,多层面、多层次开展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努力打造辐射“一带一路”沿线的对外开放新局面。

  近两年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不少研究认为“全球产业链东移加速”,我国与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东亚、东南亚国家之间形成的全球重要制造业基地,是此次疫情中率先迅速实现稳定的地区。这一区域一端连接制造业零部件及半成品来源,另一端连接世界石油、矿物燃料等重要产地,中心则是强大的制造业加工区域。“全球产业链东移加速”会使这一区域从全球加工制造基地转变为全球市场。

  东北应该积极用好老工业基地特别是制造业基地的优势,发挥更大作用。要用好区域经贸协定,推进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与区域内国家及地区合作。RCEP签订推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可以给东北振兴带来新机遇。东北各省应该积极深化与日韩等国家经贸合作,打造东北亚合作循环路径,吸引和利用外来技术及资金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带动其他产业全面发展。

  以更高层次开放为抓手,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新东北。东北应十分重视并切实解决好“投资不过山海关”问题。从统计数据看,近些年东北对外开放的步伐落后于东部地区,也落后于南方地区。作为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东北利用外资的比重不高。加快开放步伐,用好国际市场,既是东北发挥国际贸易地缘优势、扩大市场规模,又是东北缓解发展资金不足、市场活力不够、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占利用外资总量的70%以上。东北应该通过优化招商环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特别是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既要解决服务业比重偏低的问题,又要解决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不足的问题。

  可以探索通过新的开放平台建设,加快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平台是我国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制度创新平台,也是东北借势推进全方位、高层次改革开放的新平台和新抓手,其核心内涵就是要对标国际高水平贸易规则,通过开放倒逼改革,通过营造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探索实现从依靠要素红利向制度红利转变的路径。借助这些新的开放平台,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全方位对外开放以及对国内其他地区和市场开放,进一步改善全区域营商环境。

  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网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东北更紧密地与国内其他区域以及东北亚其他国家有机融合发展,共同构建合作紧密的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网络。

  一是可以考虑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国内西部地区以及俄罗斯远东或蒙古国进行转移,在做大、做强、做精核心产业和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推动东北地区企业研发和营销升级。二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理工教育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吸引东部发达地区制造业进入,承接日、韩、俄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三是要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周边发达经济体共同构建以软件、电子信息、智能产品为主的高技术产业链。四是利用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沉淀,以及东北亚、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和市场,共同构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链。

  王洪章: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相比,东北各地区间协同发展相对不足,在东北整体规划布局中,区域内合作层次低,缺乏竞争环境,削弱了竞争优势,较难形成区域发展合力。同时,与全国其他区域在产业发展方面交流合作较少。在对外开放方面,重点突破不够,没有成为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显现。

  建议建立东北(包括内蒙古)经济区,与东北亚实现整体联动。在国家已批准的各类对外开放区、圈、群、中心基础上,扩大政策范围,延深政策深度,建立以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经济区,使东北真正成为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增强东北在东北亚区域内的竞争力。

  另外,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巨大,东北城市综合竞争力较弱,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城市排名有待提升。提升这四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可以带动三省其他地区快速发展。四个城市GDP占东北三省GDP的30%以上,城镇化率约90%。在“哈长城市群”建设和“沈大双核”区域发展格局基础上,可先行实施“沈长哈大”四城市协调发展机制,依托中心城市的集约,快速突破,建成现代化都市圈,带动东北全面振兴与发展。

  六大行业 全面开展对外经贸合作

  主持人:东北地区在对外开放合作中有哪些重点领域值得关注?

  柴海涛:RCEP是我国签署的对外开放力度最大的自贸协定,除了90%以上的商品零关税之外,开放领域更加广阔。在RCEP协定框架下,东北地区有六大行业可作为对外开放合作的重点。

  一是高附加值制造业。依托东北装备制造业优势,与日韩加强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领域合作,推动面向欧洲与日韩市场的高端产品在东北生产,带动周边企业参与供应链配套。充分利用毗邻国家的能矿资源优势,利用出境加工复运进境、过境加工、保税加工维修等新型贸易方式,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电子产品制造、绿色高端食品、高档服装鞋帽等轻工产品加工,培育东北加工制造业。

  二是数字经济产业。发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加快抚顺、营口、盘锦、吉林、珲春、绥芬河、黑河等新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打造数字贸易示范项目,建设北方地区对日韩数字贸易基地。依托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等平台,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域扩大对日韩开放,提高数字产业合作水平。在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重点城市加强与日韩智慧城市合作,提升东北地区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三是优质特色农业。日韩两国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对农林产品需求量较大。引进日韩农业生产标准及食品农产品安全标准,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高标准农产品出口基地。可以探索建立中日、中韩农业合作示范区,开展良种培育、绿色有机、智慧农业等联合研发。吸引日韩企业农业投资,打造以东北为原产地的优质农产品品牌。日韩对中医药认可度较高,积极推动东北地区中药材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规范化,引入日韩检疫检测标准,促进中药材出口。推动东北地区人参、鹿茸等特色药材精深加工,开发中药保健食品、化妆品、日用品等,提升东北中药材的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

  四是医疗康养产业。日韩康养产业较为发达,东北养老服务市场潜力较大。充分利用RCEP协定,扩大医疗、养老等服务业开放,将康养与医疗、旅游、休闲、地产等融为一体。与日韩企业共建康养产业园、医疗康复机构,共同开发智慧康养平台、医疗保健及康养护理用品等,提升东北医疗康养服务水平。

  五是冰雪旅游产业。以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积极培育冰雪产业尤其是冰雪旅游业发展,积极吸引日韩投资者参与,推动东北地区“冰雪+体育+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增强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同时,支持哈尔滨、长春、吉林、黑河等更多东北城市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借鉴京津冀、长三角模式,允许国外游客过境后在东北所有行政区域免签停留,便利与日韩等国拓展旅游合作。

  六是文化创意产业。东北地区是我国朝鲜族主要聚居区,而且日语人才也比较丰富。依托沈阳、大连、长春、吉林、哈尔滨等服务贸易出口基地,加强与日韩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对接,借助新技术、新媒体,在信息服务、动漫游戏、设计服务、影视传媒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承接日韩软件、设计等服务外包,提高服务贸易附加值。(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

  以改革释放发展潜能——东北如何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上)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叶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