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次使用虚拟电厂“智慧减碳”

2021-05-10 07:09 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首次使用虚拟电厂“智慧减碳”

  初步形成一百万千瓦发电能力,助力加快建设“韧性城市” 

  (记者 任翀)“五一”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的下午2时,正是上海这座城市用电的最高峰。此时,闵行区AFC大虹桥国际商务楼里,几台空调主机和水泵临时关闭,部分电梯暂停,地下车库的部分照明也暂时熄灭——但这不是停电,而是上海首次进行“双碳”主题虚拟电厂需求响应。

  所谓“虚拟电厂”,是指运用能源互联网技术,把电网中散落的电力负荷整合起来,聚沙成塔,变成具有一定规模、可控制的负荷资源。它好比一座“看不见的电厂”,可以参与电力平衡,提升电力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碳的效果。AFC大虹桥国际商务楼里暂时停止使用的设备所“省”出来的电力,就被匀给了楼里的其他用电场景。

  上海市电力需求响应中心主任郑庆荣进一步解释说,空调、电梯、照明设备与电力系统均相连,在需要时,电力系统通过控制设备功率和起停状态,实现对整栋楼的用电负荷调节,“如果一栋楼一次性降低负荷500千瓦,可以视其为一台500千瓦发电能力的机组。”

  作为上海首次“双碳”主题的虚拟电厂需求响应行动,当天有不少写字楼、厂房等像AFC大虹桥国际商务楼一样,暂时停止部分用电设备的运转,形成一批“发电机组”集合,在城市用电高峰时段,最大降低了电网负荷15万千瓦,相当于为上海新建了一座15万千瓦的“电厂”。郑庆荣说,这样的“电厂”既不占用土地也不烧煤,在一小时的响应时间里,却能代替真实电厂发电15万度,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

  除了在高峰时段“削平”电网负荷之外,虚拟电厂还可以帮助电网提升低谷负荷。

  “电力负荷在白天和夜间的峰谷差过大,会直接影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郑庆荣表示,水电等清洁能源占上海电网夜间总电量的20%以上,适当提升用电负荷不仅有助于消纳这些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也可以缓解电网调峰压力,减少发电机组的能效损耗。

  据国网上海电力统计,此次虚拟电厂需求响应行动在不到两天时间内,累计调节电网负荷56.2万千瓦,消纳清洁能源123.6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336吨。

  目前,上海的虚拟电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形成10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伴随“智慧”和“减碳”理念的引入,虚拟电厂在规模化、双向调节负荷方面的能力将进一步凸显,助力上海加快建设“韧性城市”。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