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淡如菊”怎么变得招人烦了?

2020-09-23 10:54 来源:北京日报

  韩轩

  “人淡如菊”是个褒义词,最近却有不少明星因为它“被群嘲”了。当一个词与娱乐圈的人设绑定在一起,就有一种要“崩坏”的趋势。

  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的演员万茜,在头几期节目中被关注,很多人说她不争不抢、“人淡如菊”,是个被忽视的宝藏演员。但等综艺播到结尾,“人淡如菊”的她频繁出现在镜头里,又反反复复上了微博热搜,网友突然对这个说法不再买账。演员刘诗诗也经常与这个词搭在一起,最近她产后复出拍新电视剧,口碑却难让观众满意。这时网友们再看这个词,也感觉有点不是滋味。

  “人淡如菊”的原意,是指人的品行、性格就像菊花一样淡泊。但若在网上搜一下人淡如菊、演员这两个关键词,几乎可以搜出来一个庞大的梯队,不禁让人疑惑,这个词的适用度是不是太广了。坦白说,与这个词拉扯上关系的演员,气质上都偏清冷,或形象较为古典,与词语的基调倒也吻合。网友一开始能接受这个说法,可能也是基于此。但渐渐的,网友就回过神来,这个词评价的既不是演技,也不是作品,为什么明星们这么喜欢和它“绑定”?

  有人说,娱乐圈本身就是个高曝光度的地方,倘若真的“淡”,又怎么会选择踏入这个行业?演艺圈也是需要实力的地方,演员们自我标榜的特点,同样需要努力才能达到,但偏偏这个特征,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可以安在任意一个人的头上。它的百搭,也就意味着它毫无意义。尤其当无数软文千篇一律地说某演员“人淡如菊”时,激起网友的反感也是必然的。

  其实,大家反感的从来不是这个词本身,但当它成为“人设”就变了味道。娱乐圈经常出现的人设,都是普通演员中很稀有的特质,比如爱读书、学霸、吃货等,正因为跟大多数演员有反差,才可能成为标签,被观众记住。但这几年间,网友们看过太多人设崩塌的例子,立人设变成了比塑造角色还难的表演,一个演员的人设立起来了,观众的目光就会像聚光灯一样射向他,不属于他本性的一面早晚会被戳穿,当初站得有多高,后来就会摔得有多惨。

  做演员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当一个演员把一个人物形象活生生立在了舞台上,艺术生命才能永存。当他们选一些貌似高级的虚无缥缈的词句来为自己包装,有着无数次“狼来了”经验的网友们难免会质疑:这人设,迟早要崩吧?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支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