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代价是丧失天真吗

2020-09-21 11:26 来源:齐鲁晚报

  1943年的一天,经人引荐,张爱玲挟着她的两部小说稿,拜访《紫罗兰》杂志主编周瘦鹃。当夜,周瘦鹃于灯下展读小说稿,不禁为之击节称赏,并很快将它们在《紫罗兰》上相继推出,头一篇即是《沉香屑·第一炉香》,这是张爱玲初登文坛发表的第一篇小说,那一年她二十三岁。

  下面,我们依照主人公葛薇龙心路历程的展开,来解读《沉香屑·第一炉香》。

  在故事起点,薇龙就精心策划,为了得到经济上的资助以便留在香港完成学业,她瞒着自己的双亲,独自向与父母断绝了关系的姑妈求助。

  这位姑妈年轻的时候独排众议,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嫁给年逾耳顺的富商,专等老公过世以继承遗产。成了寡妇之后,她却永远填不满心里的饥荒,于是四处交际,四处求爱——这已经是一种变态的爱:变态地补偿当年在追求巨额财富的过程中所失去的、被压抑的青春和感情。虽然薇龙在此之前没有见过姑妈梁太太,但她对于姑妈的斑斑劣迹早有耳闻,然而这丝毫没有动摇她投寄到姑妈门下的决心。

  我们一方面梳理薇龙的心路历程,但另一方面也不要忽视这个过程中很多精彩纷呈的细节。

  张爱玲是最擅长驱遣、运用意象的文学天才,我们不妨先分析两处意象。

  第一处意象,在还没见到梁太太之前,小说叙述薇龙眼中的景物,特别提到杜鹃花,有一引人注目的描写:

  草坪的一角,栽了一棵小小的杜鹃花,正在开着,花朵儿粉红里略带些黄,是鲜亮的虾子红。墙里的春天,不过是虚应个景儿,谁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墙里的春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

  这一段文字写得十分铺张、秾丽,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花开得如此声势浩大,却给人某种不踏实、莫名惊恐的感觉。尤其是将盛放的花势比作燎原之火,且连用“轰轰烈烈”“摧枯拉朽”等词汇来形容,让人预感到即将引起毁灭性的灾难。

  此外,花常常是女性的代码。首先这是梁太太的家,是她家院中的花,因而我们不免先联系到梁太太,“星星之火”之所以“延烧到墙外去”,不正是指她引诱了薇龙的堕落?其次,这里的花不仅喻人,而且是欲望的隐喻,如此盛大,正是指一种强烈膨胀的欲望及其毁灭性(参见高恒文《故事隐喻——〈沉香屑·第一炉香〉的文本分析》)。而且这欲望不仅在梁太太身上灼烧,也“延烧”到薇龙身上,薇龙被梁太太诱发之后,她的欲望也从“星火”变成“燎原”,一发而不可收……这处杜鹃花开的意象,既指涉下文情节的展开,也暗示人物的命运走向。

  第二处意象,第一次见到梁太太,从薇龙的眼里,她看到这一幕:

  汽车门开了,一个娇小个子的西装少妇跨出车来,一身黑,黑草帽檐上垂下绿色的面网,面网上扣着一个指甲大小的绿宝石蜘蛛,在日光中闪闪烁烁,正爬在她腮帮子上,一亮一暗,亮的时候像一颗欲坠未坠的泪珠,暗的时候便像一粒青痣。那面网足有两三码长,像围巾似的兜在肩上,飘飘拂拂。

  这里的“绿宝石蜘蛛”让你想到什么?

  蜘蛛结网的目的是等待飞虫自投罗网,梁太太也正在等待薇龙这样的猎物,这层意思大家想必能首先浮现在脑海中。除此之外是否还有深意呢?不知道大家看过动画片《黑猫警长》没有,里面的大坏蛋“一只耳”出场的时候其实一点都不可怕,因为它的外貌形象就奸诈得很,观众们早有防备。《黑猫警长》中最恐怖,或者说最容易引发道德紧张感的一集,是关于螳螂。螳螂夫妇新婚,但是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新郎不见了,只剩下残缺不全的肢体,原来新郎居然被新娘给吞吃了,情投意合的好人之间怎么会发生惨剧呢?

  其实这不是惨剧,只是动物的自然特性。而蜘蛛也具备这样的特性,在交配后,雄蛛须立即离开,否则将被雌蛛吃掉,因为雌蛛会将雄蛛作为营养,等待生产。

  大家还记得梁太太是如何发家的吗?你看,蜘蛛的这两种特性——结网捕猎和吞吃配偶作为营养,分别用来隐喻梁太太的过去和现在——过去,梁太太是通过继承丈夫遗产来迅速积累财富,现在则在等待薇龙自投罗网。由此可见,张爱玲笔下的意象繁复而精致,且意味深远。

  薇龙第一次进姑妈家门,为了见到姑妈,她甘愿受到梁太太的丫鬟、下人的冷嘲热讽,甘愿面对姑妈不客气的驱赶——当薇龙自报家门之后,姑妈劈头盖脸地责问“你老爹葛豫琨死了么”“你快请罢……”,在经受了这一顿抢白和辞客令之后,薇龙终于得到了在梁太太家中寄宿的资格。

  请注意,年轻人进入豪宅,这是一个自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以来的重要文学主题——一个来自外省或乡村地区的年轻人进入城市,进入豪宅,该主题往往隐喻的是“天真的丧失”。

  但是且慢,薇龙是不是单纯如一张白纸?

  初访梁家,她居然承受住了梁太太那番换了谁都不免难堪的刻薄抢白,并且还能卖巧弄乖,不失时机地说上些赔笑的话;针对丫鬟睨儿的宽慰,薇龙居然以守为攻,一雪前耻。

  小说里写:薇龙笑道:“姐姐这话说重了!我哪里就受了委屈?长辈奚落小孩子几句,也是有的,何况是自己姑妈,骨肉至亲?就打两下也不碍什么。”

  这句话说得很漂亮,表面上很漂亮,言下之意却是在警告睨儿:你是丫鬟,身份是下人,我却是梁太太的亲侄女,我们地位天差地别,请注意不要越界……

  我们再举一例说明薇龙的小心机:梁太太在家里举办派对,其目的是勾引小鲜肉卢兆麟。派对上,大家拍手要求薇龙唱歌,一曲终了,博得满堂彩,薇龙却“固执不肯再唱了”,原因是“她留心偷看梁太太的神色,知道梁太太对于卢兆麟还不是十分拿得稳,自己若是风头出得太足,引起过分的注意,只怕她要犯疑心病”。可见薇龙察言观色的本领,这是她寄人篱下的本钱。所以说,薇龙具备相当的与世俗事务与人际关系纠缠的能力。

  但我们千万不要高估薇龙的能力,事实上,薇龙对自己能够持守“出淤泥而不染”的这种愿景估计得过于乐观,而对正在暗中觊觎和步步紧逼着自己的险恶环境和恶俗势力远远估计不足。事实证明,薇龙自身的实力根本不足以与之抗衡。

  现在,我们可以对主人公下一断语,薇龙这个女孩子,有点头脑,有点能力,但毕竟不成熟,生活在满脑子的幻想中;就凭她那点有限的手腕,置身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根本无法确保自身“出淤泥而不染”。

  对这番断语,你是否觉得细思极恐,尤其联系到《甄嬛传》之类的故事:原来,一个人的“天真”是要靠某种“能力”“手腕”才能保持的,可是,一提到“能力”“手腕”这样的词,不免就和算计、心机、步步为营联系在一起,而这些原本是“天真”的反面啊。莫非,成长的代价就是丧失天真?这些问题,就留给大家思考吧。

  (金理,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支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