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80后”女导演为经典加入新注脚

2020-02-20 09:58 来源:中国妇女报

  倾注了新时代女性思想的《小妇人》,更加认同女性对爱情、事业、婚姻、生活的自由选择,影片用她们拥有“爱与自由”的美好样子,启迪人们如何看待人生困惑,同时也对女性归宿这个议题给出它的答案:命运各异,女性本该拥有多元化选择人生的权利。这就是“80后”女导演格雷塔·葛伟格,为已风靡世界150多年的《小妇人》加入的新的注脚。

  钟玲

  在今年的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由格雷塔·葛伟格执导的电影《小妇人》,虽然荣获6项提名,却仅仅获得了最佳服装设计奖,这未免让人感到有些遗憾,于我而言,这部被赋予新时代气息的《小妇人》,比横扫奥斯卡的韩国电影《寄生虫》似乎更加耐人寻味。剧情并不升腾跌宕,桥段也非曲折离奇,即便是生离死别也没有让人心痛到无法呼吸,可影片中那些或温馨或凄冷、或阳光或阴郁的画面,总是反复地浮现,让人难以从中抽离。

  《小妇人》改编自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于1868年出版的同名长篇小说,150多年来,这部作品曾多次被搬上大银幕。众所周知的有1933年凯瑟琳·赫本版、1949年伊丽莎白·泰勒版和1994年薇诺娜·瑞德版。而薇诺娜·瑞德版的《小妇人》是被很多人认为最符合原著的一版。有这样的珠玉在前,翻拍经典自有难度,但格雷塔·葛伟格开创性地改变了原著以时间为序的线性叙事手法,采用回忆与现实不断交叉叙事的方式,在双重时空的交错更迭中呈现女孩们的成长历程——

  清冷灰暗的成年世界,温暖明亮的少女时代,冷暖色调的相互交织下,一个关于女性困惑的故事,由女主人公乔·马奇的视角慢慢延展开来。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马奇先生去前线作战了,留下太太玛米与四个女儿相依为命。梅格性格温顺,热爱舞台表演也向往爱情与婚姻;乔奔放开朗,有叛逆精神,梦想成为作家并一直努力凭借一己之力改善家中生活;贝丝乖巧善良,热衷于钢琴演奏,有属于自己的音乐梦想;艾米聪慧活泼,擅长绘画,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艺术家。

  性格迥异的四姐妹感情深厚,在7年的时光里,她们勇敢、积极、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变故与挫折,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曾爱慕虚荣的梅格嫁给平凡的家庭教师布鲁克后,生活并不如意,但她后来终于意识到爱情比金钱更重要;乔实现梦想成为真正的作家,做到了用双手掌握自己的未来;贝丝一直乐于助人,可惜在照顾更穷困的邻居赫梅尔太太的孩子时,染上了猩红热,虽然当时痊愈了,身体却越来越差而后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艾米在巴黎也曾以跻身上流社会为目标,但面对更富有的男友的求婚,她还是追随内心予以拒绝,选择嫁给了自小就爱着的邻居、富三代劳里。

  暖色调的七年前,充满诗意与温情。

  乡村美景与悠扬配乐的衬托下,原著中的那些经典片段以更具象的方式重现:乔与劳里在舞会上浪漫的初次邂逅;乔与艾米之间的矛盾纷争和言归于好;怯懦的贝丝获得了劳伦斯先生馈赠的钢琴时姐妹们欣喜若狂;梅格与布鲁克那欢笑和泪水相伴又爱意胶着的婚礼……

  冷色调的七年后,笼罩着一丝隐而不见的悲伤。

  那些少了安宁、多了寂寥的清冷画面,“似梦非梦”的现实,在和美好童年的强烈对比下,代入她们带着种种无奈的成年时期,那之中,有亲人逝去的伤痛,有爱而不得的遗憾,也有平凡生活的困窘,唯幸,那看似并不那么美好的“现在”,仍留有骨肉亲情的缱绻和炽热爱情的缠绵……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打乱秩序”,我却对此甘之若饴。回忆到现实的转变,因为镜像分割的明确,哪怕她们的装束并没有太多明显变化,我也能够轻易分辨出何为过去、何为现在?这样的处理,得以让我的情绪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摇摆”,因此来不及沉浸在七年后不时出现的伤与痛中。

  在影片里,你也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高潮段落,如果非要选择一个,或许就是——乔对母亲袒露心扉,流着泪承认她也需要爱与被爱,然后以一封情信向她曾经拒绝过的青梅竹马劳里抛出了“橄榄枝”,可残酷的是,那个有着明媚笑容的劳里归来,身份却变成了她的妹夫。

  这一瞬间的意难平,就是看起来舒缓而平和的《小妇人》唯一具有戏剧性的时刻。除却这里,影片与原著一样,更侧重于描绘一个相亲相爱的普通人家的日常,以及19世纪60年代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浓厚的生活气息。

  而与原著的另一个明显区别,是对艾米这个角色的丰满和“重塑”。这让劳里的“移情别恋”更具备合理性也没那么突兀了。

  没错,原著中并不怎么讨人喜欢的艾米,变得更勇敢、智慧,她对爱情、事业、婚姻乃至从微观的自己到宏观的世界,都有着清醒的认知。若不是西尔莎·罗南饰演的乔太过美好,切合我对乔的想象,我几乎有一瞬间差点误以为艾米才是女主角——更真实的艾米,不会掩饰内心对金钱与权势的欲望,也不以此为“羞耻”,却能洞悉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并大胆追求。

  影片最精妙的改动,是充满无限可能的开放式结局:和原著中乔嫁给巴尔教授的大团圆结局不同,导演格雷塔·葛伟格让乔成为《小妇人》的作者,并将乔满心欢喜地去追巴尔教授与之相拥的画面,安插在乔与出版商就将出版的《小妇人》商讨版权的争论中。如同现实中的奥尔科特,《小妇人》作为她的半自传体小说,终生未婚的她对于以自己为蓝本的乔,本意更倾向于让其独身,只是碍于当时出版商以及读者们的喜好,而为乔安排了似乎背离原著主题的一场婚姻。

  在这段蒙太奇画风的处理中,人们大可以随心所欲寻找自己想要的结局:若你喜欢大多数人认为的圆满,就会相信一直对爱情与婚姻并不“感冒”的乔,经历了“恐婚”到“恨嫁”的过渡,最终还是与投契的巴尔教授结了婚;若你读懂了作者的内心,就会笃定,那个看似大团圆的画面,不过是乔为满足出版商的要求而幻想的结局。那么热爱自由的乔,一定是遵从一直以来秉承的信念,选择了独自去面对未来、面对一切。

  我更倾向于第二种。

  但也不必疑惑,那并不意味着乔以抗拒爱情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独立,而是,她终于可以不理世俗观念的侵扰,不受任何束缚地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而这同样适应于影片中的其他女性——无论是选择嫁给爱情放弃事业的梅格,还是选择婚姻与事业都不放手的艾米……不囿于社会为女性限定的任何一种面貌,坚持自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与自由。

  尽管原著带着强烈的女性意识觉醒的意味,但奥尔科特笔下的故事潜在的违和感,是她让人们似乎看到了马奇家的女儿们被教化与驯服的过程,也因此构成了一种相对狭隘的性别观。对比原著迎合所在时代所做出的妥协,影片的进步在于,对经典完成了一次更符合现代女性价值观的全新解读——

  倾注了新时代女性思想的《小妇人》,更加认同女性对爱情、事业、婚姻、生活的自由选择,影片用她们拥有“爱与自由”的美好样子,启迪人们如何看待人生困惑,同时也对女性归宿这个议题给出它的答案:命运各异,女性本该拥有多元化选择人生的权利。这就是“80后”女导演格雷塔·葛伟格,为已风靡世界150多年的《小妇人》加入的新的注脚。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