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希:财政政策从关注物到更关注人

2018-07-14 10:5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14日电 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8)》显示,2017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调控,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的要求,蕴含着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深意。”

  “所谓‘积极’,就是要积极主动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增强财政政策的预见性和预防性,而不是被动应付、见招拆招。所谓‘有效’,就是要抓住关键环节、关键问题,精准发力、对症下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刘尚希说。

  刘尚希表示,创新积极财政政策,更好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财政政策从总量为主转向结构性政策。结构性政策就是要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分配结构,这些结构是整体的,不是单一的,既是经济的,也是社会的,是制度的,财政政策要在这些方面发力。

  从当前来看,既要推动经济结构,推动社会结构优化,更重要的是制度结构如何调整。

  二是财政政策从过去单一关注、重点关注经济到综合。财政政策不仅是经济政策也是社会政策,除了传统的经济领域外,还要体现在民生领域。例如财政如何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上发挥作用,民生如何兜底,如何促进社会公平。通过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财政政策正在从关注物到更加关注人。

  三是从过去宏观调控转向公共风险的管理。当前,不确定性事件越来越多,会带来各种眼前的、短期的风险,以及长期的、整体的风险。宏观调控本质是短期的相机抉择,注重的是对短期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刘尚希认为,关注长期风险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财政政策既要关注短期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更要转向长期整体的战略层面化解风险,这就需要公共风险管理,这样财政政策既能短期有效也能长期有效,不至于造成风险的后移或者累积。

  刘尚希表示,财政政策的创新并非易事。由于财政涉及到老百姓、企业及整个市场,也涉及到国际社会,所以需注重整体性。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