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在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中,散煤治理仍将占据重要位置,成为2018年“治霾”重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进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散煤在我国城镇特别是北方中小城镇的居民生活、工业燃煤小锅炉、住宿餐饮、农业生产等领域均有大规模的耗用。
陈进行认为,由于散煤多是灰分、硫分含量高的劣质煤,往往通过低效率的小锅炉或小窑炉燃烧,且燃烧后缺乏脱硫、脱销和除尘处理,热效率只能达到20%-50%,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强度远远高于国家排放限值。散煤燃烧不仅排放严重超标,而且通常在人口密集地区低空直接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对人体的伤害十分突出。
针对上述问题,陈进行提出,热电多联供作为煤炭清洁、高效、经济利用的主要形式和热、电、冷、汽等多能互补的供应载体,是推进城镇散煤减量替代的合理选择。热电多联供是指通过煤炭的集中高效燃烧和梯级利用,实现电、热、冷、汽等多种能源的最优产出、输送和配置的工程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与优势。
首先,热电多联供成本低廉、经济性好,用户可接受。其次,具有资源充足、多能互补等特点,供应可保障。第三,利用效率高、排放低,环境可容纳。第四,技术成熟、适用性强,模式可推广。
陈进行表示,新形势下,可从优化替代思路、完善政策体系、同步做好热网电网规划建设、建立健全市场价格机制、支持热源热网统一运营管理等几方面加快发展热电多联供,以满足我国城镇散煤亟需优化治理方式、加快治理进程的迫切需要。
具体来看,首先,优化散煤减量替代思路和政策。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和居民可承受能力,将工作重心由“优质能源替代煤炭”(气代煤、电代煤)转变到“集中燃烧替代分散燃烧”(污染排放水平与天然气相当)上来,宜煤则煤、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将发展燃煤热电多联供作为散煤替代的关键抓手。
其次,完善热电多联供发展政策体系。在继续推进“上大压小”置换政策的同时,将本地压减煤炭消费和污染物排放指标优先用于热电多联供,开辟土地、规划、环保等手续办理的绿色通道。对采取最先进技术、能耗和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的热电多联供技术设备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再次,同步做好热网和电网规划建设。将热电多联供项目纳入地方政府相关规划,实现其与热网、电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投运。支持热电多联供项目业主和社会资本参与配套热网、相关增量配电网建设和运营。
另外,建立健全热电多联供项目的市场价格机制。对热电多联供项目实施两部制电价,煤电在供暖期和非供暖期分别执行所在地燃煤标杆电价和容量电价。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按照所在地可再生能源电价执行。热、电、冷、汽价实施与燃料价格合理联动的市场机制。
与此同时,支持热源和热网的统一运营管理。规范地方政府的供热特许经营,支持热电多联供项目业主采取网源合一的统一运营管理模式,鼓励业主为用户提供热、电、冷、汽等多种能源产品和节能、智能的综合能源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