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从三方面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

2023-09-13 17:1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3日讯(记者 魏金金)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在今天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包括构建水土保持全链条全过程监管体系,建立精准高效的监管机制,强化部门间协同监管和执法联动。

  今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谈及今年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成效,姚文广表示,意见印发以来,水利部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落实举措、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据水利部最新监测成果,2022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265.34万平方公里,较2018年减少8.35万平方公里。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坚持保护优先,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水土资源,严格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增量”。全面落实水土保持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应用卫星遥感等手段,实现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全覆盖,及时发现并依法依规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坚持系统治理,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消减水土流失“存量”。以大江大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南水北调水源区、三峡库区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水土流失治理“质量”。形成全国、省、市、县四级行政区的水土保持率体系,推动建立水土保持部际协调机制和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

  姚文广谈到,关于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今后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构建水土保持全链条全过程监管体系。依法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加强全链条全过程监管。完善生产建设活动水土流失防治标准,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特点,明确差异化针对性要求,实施分类精准监管。

  二是建立精准高效的监管机制。以遥感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水土保持遥感监管,依法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实施水土保持信用评价,对守信企业少打扰、不打扰,对失信企业及高风险项目重点监管。加强人为水土流失风险的跟踪预警,提高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三是强化部门间协同监管和执法联动。建立水土保持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的机制,充分发挥司法保障监督作用。通过加强协同监管,压实企业水土保持责任。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