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业笃行淬匠心——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其林

2023-06-03 06:10 来源:经济日报

  他的微信昵称是“继保工”,在继电保护领域坚守20多年,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继保神医”。

  他叫王其林,来自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是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是南方电网公司首席技能专家。荣誉的背后,是他20多年如一日将精力倾注于一根根接线、一道道工序,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付出与坚守。

  苦练本领

  在工作中,王其林被称为“继保神医”,但很少有人知道,“神医”是如何炼成的。

  继电保护是对电力系统中发生的故障或异常情况进行检测,从而发出报警信号,或直接将故障部分隔离、切除的一种重要措施。

  2002年,王其林本科毕业后,来到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从事继电保护设备的运维工作。

  王其林打了个比方:“接错一根线,停电一大片。继保工不仅是电网的‘急诊医生’,也是‘保健医生’,哪里有问题,必须做到快速检查并隔离、修复,给控制回路做手术,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初到岗位,王其林在师傅的带领下进行二次设备检修工作。

  看着师傅的手在电缆线之间翻飞,王其林被师傅的高超技术折服,一时间甚至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请教,只能从师傅工作间隙的只言片语中记下一些要点。

  在满是线路的继电保护室工作一些日子后,王其林终于找到机会请教快速定位和识别线路的诀窍。

  “二次回路图纸就是继电保护线路的说明书,熟悉了图纸就可以按图索骥。”师傅摊开一张图纸对他说。

  王其林茅塞顿开。他解决了理清读图顺序、牢记设备图形、图纸与现场对应等难点后,终于能熟稔地运用图纸解决现场问题,完成日常继保工作。

  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随着现场经验的积累,他萌生新的想法:如果做到对图纸设备烂熟于心,当变电站设备发生故障时,即使不在现场,他也能远程指导变电站工作人员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把所有的继电保护图纸装进大脑远非易事。为了下班后能够继续学习,王其林将图纸拍成照片。当时的手机镜头只有30万像素,手机屏幕的大小也只有现在智能手机屏幕的三分之一,拍出来的照片又小又模糊,往往好几张才能勉强“拼”成一张完整的图纸,看起来非常费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记忆和熟悉,王其林变成了一名“行走的专业图库”,能随时快速“调取”脑中上万张专业图纸,并准确定位设备故障位置及原因。

  有一次,一座220千伏电站发生直流接地紧急缺陷,直流接地检测装置没有选出具体的接地支路,却有4条支路绝缘阻值偏低。这种缺陷查找起来,顺利的话要两三个小时,不顺利就要一两天。

  运行人员给王其林打电话请求支援,他耐心听完缺陷现象,迅速检索脑中对应站点的二次回路图,建议对方打开某个刀闸机构箱看看是否进水了。

  “就这么简单?”运行人员半信半疑地拉开刀闸机构箱,水“唰”地流出来。积水排出后,用吹风机烘干设备,直流接地缺陷消失了。

  在他看来,在成功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拼搏,才能成为专家。

  勇破难题

  2018年,深圳被选作变电站智能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工程建设试点,通过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远程视频终端等技术,打造无人化操作变电站,提升劳动生产和设备运维效率,保障深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王其林负责维护的一个巡维中心成为生产领域数字化转型试点班站,而调控一体化是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调控一体化能够在远方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并通过遥控命令快速控制现场一、二次设备,推动工作模式由现场人工作业转为远程智能控制。”王其林告诉记者,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一次设备一键顺控基本实现,但二次设备中硬压板的远方遥控投退功能悬而难决。

  当时,市场上已有的智能压板都不满足条件。但如果放弃对硬压板的一键顺控,调控一体化效果将大打折扣。

  王其林带领团队迎难而上、率先攻关。经过多次试验,相继攻克多项难题,设计出智能压板。

  但是,新的难题很快出现了,继电保护屏一般成套购入,单个保护屏就有十几个压板。王其林带领团队研发的智能压板体形巨大,不利于大规模应用,这就意味着研发的智能压板只是理论上的功能实现,无法投入实际生产。

  怎么办?经过苦思冥想,王其林相继设计出20多种技术方案,进行反复的现场验证。经过半年探索,他主导研制的多功能继电保护智能压板测试成功。“现在只需一个遥控命令,就可以投退压板,压板核对的精准性和高效性都更有保障,有助于缩短供电恢复时间。”王其林说。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王其林看来,“工匠精神”有两重含义:一是要有担当精神,出现问题敢于负责;二是要精益求精,把一件事做到更好、做到极致。

  王其林对工作严谨细致的态度、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感染着周围每一个人。有同事评价说:“他是一个积极向上、专注做事、充满正能量的人,给我们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乐育新人

  “让继电保护设备更加安全可靠,需要基于现场经验进行自主创新。”王其林说。

  20多年的工作实践,他多次主持科技项目、撰写技术论文,实打实地解决很多现场实际问题。

  他深度参与面向数字电网的项目研究。相关成果运用于深圳各电压等级变电站,提升二次运维效率,防范电网风险和二次作业风险,有力保障深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此外,他研发的便携式数模一体高精度继电保护自动测试仪、即插即用型预制控制电缆等多项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

  “创新,必须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王其林说。除了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他还一直坚持努力做好“传帮带”,传承工匠精神,带领同事共同进步。

  2019年,王其林创建匠心创新工作室,完成20多项科研创新项目,获得授权专利40多项,解决了一批继电保护生产难题。

  针对年轻的继保工在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王其林坚持“干什么、会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研究设计了一套技能提升方案,对员工开展分层阶梯式培训。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培养时间、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考核方式和技能卡片,确保每一个阶段能够“训得会、考得过、干得好”,快速提升班组员工技能实战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黄基放是2017年入职的员工,在2023年全国电力行业继电保护员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王其林老师是本次竞赛中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的主教练。模拟考实操的时候,我常常紧张到手抖,他注意到这一点,日常训练时就站在我旁边模拟考试环境,耐心地帮我纠正问题。”黄基放说。

  2010年至今,他编写培训教材20多万字,出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业员考核题库》《继电保护典型隐患案例分析及防范》等继电保护技术类专业书籍3部;组织开展各种技术实操培训300多次,累计培训人数达3500人次,培养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30多名。

  “我们既是电网的‘保健医生’,也是‘急诊医生’,24小时随叫随到。”谈到这份工作,王其林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我会和团队一起继续创新数字电网、智能变电站等方面的技术,为建设现代化电网不断奋斗。” (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