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上,一位来自民营企业人大代表的“苦恼”引发了不少共鸣。原来,有关部门去年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的能源属性及发展方向。然而,现有的行业管理规范中,氢仍被列为危化品进行管理,以至于这家企业投资的氢能项目迟迟不能落地。
类似的情况并不鲜见。不仅仅是产业领域,社会建设、民生保障、金融财税等诸多领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政策文件不协调、配套规章不完善等问题,让政策效果打了折扣甚至事与愿违。为此,党中央提出“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要求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事实上,高效统筹各类政策协同发力,是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的一条重要经验。近年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平稳应对内外部风浪冲击,离不开宏观政策的靠前发力,离不开微观政策的精准有力,特别是各类政策的统筹联动,为经济回稳向好夯实了政策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总量性、结构性、周期性矛盾仍然存在,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系统观念、做好统筹兼顾,努力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在多重约束下求得最优解,不断释放出政策的系统集成效应。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制定和实施的各领域政策,都要服务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要坚持系统观念,在遵循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体现新发展理念、适用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政策体系。要增强全局观念,善用“十个指头弹钢琴”,加强经济政策与其他政策协调联动,形成“1+1>2”的政策效果。
政策效果好不好,最终还是要落脚在实践的检验上。去年,我国在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基础上再推出19项接续政策,对推动经济企稳向好、加快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又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坚持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积极回应市场需求,激发市场活力,力促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同向发力,用真真切切的政策实效稳定预期、赢得主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