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普遍反映的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支招

2023-03-06 07: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6日讯(记者 马常艳)“专精特新企业普遍反映当前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非财税因素较多,72.8%认为招工难、人工贵,43.9%认为融资难、融资贵,37.1%认为原材料成本上升过快。”继去年之后,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德才今年又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做了深入调研。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稳经济的财税支持政策,在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转型升级、加大研发投入、稳定市场预期等方面呈现积极效应。

  不过,杨德才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指出,在对东部地区近300家“专精特新”企业的调研中发现,仍存在着政策理解不准、政策体系制约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妥善解决。

  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专项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财税支持着力点需进一步扩围,财税支持政策理解执行需进一步优化。

  其中,杨德才发现,目前财税政策支持内容众多、口径复杂,如留抵退税的限制条件多,各税种间执行口径不一等,专精特新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对政策理解上存在局限,在充分运用上存在担忧。

  “调研表明,高达67.1%的企业担忧对财税政策理解与运用不准确,13.4%的企业担忧享受优惠后引起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或税务检查;10.2%的企业担忧自身会计核算与纳税处理不规范,9.3%的企业担优企业人员不善于利用税收政策争取本企业的正当利益。”杨德才说。

  为此,杨德才建议,深化税制改革,强化专精特新财税支持力度,在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出台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专项政策,增强政策支持获得感;坚持以企为本,创新专精特新财税支持手段,以纳税人为中心完善发展财税支持政策,政策着力点要更关注专精特新企业综合经营成本的降低;加强宣传辅导,优化专精特新财税支持环境。

  “如探索增值税级次‘三档并两档’,可参照留抵退税制度改革方法,在专精特新企业较多的制造业开展试点;进一步扩大增值税的进项抵扣范围,将贷款利息、人员费用等纳入抵扣,缓解企业经营发展的成本压力。”“持续给予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费用补助,从研发投入总量和研发投入增量两个方面按比例给予一定比例的研发费用补贴,强化对研发阶段的事前激励鼓励。”杨德才针对建议展开说。

  对于政策执行,杨德才指出,应注重财税支持政策与金融、科技等政策之间的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为专精特新企业解决用工难、融资难、经营成本高等问题,降低制度性交易等隐性成本。

  此外,杨德才认为,要给予企业一定的选择权,杜绝政策落实过程中的“一刀切”问题。“‘应享尽享’不是‘强制享受’,政策推行要考虑企业战略发展的实际需要,避免如强制企业小额退税、缓交税款等问题的发生,影响财税政策整体获得感。”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