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来斌:“走自己的路”体现历史逻辑和现实要求

2022-07-04 07:10 来源:经济日报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强调“走自己的路”,体现了深刻的历史逻辑和强烈的现实要求。

  坚持“两个结合”,走好适合自身特点的路

  历史经验表明,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基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号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回顾党的历史,正是由于坚持“两个结合”,我们才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独立自主,走好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路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凭借顽强斗争,付出巨大牺牲,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发扬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迅速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改革开放后,我们在重视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利用外部资源的同时,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利用好本国的资源。新征程上,我们只有立足自身优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当然,强调自立自强,绝不意味着搞自我封闭。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决议》指出,“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压,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开拓创新,走好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靠的就是革故鼎新、求变图强的创新精神。历史经验表明,只有从国情出发,勇于开拓,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风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适合自身特点的路,坚持走独立自主的路,最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开创性探索,既找不到现成的教科书,也没有现成道路可循,必须在实践中求真知、摸规律。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开拓创新。新征程上,我们只有以更大的决心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机遇、赢得战略主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活力和动力,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孙来斌)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