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之约

2022-07-03 06:59 来源:经济日报

  一部货币史,也是一部金融发展史,更是一部经济成长史。货币博物馆中饱经沧桑的硬币和略带发黄的资料,见证了日本货币金融体系数百年来的沧桑变幻,记录了日本经济一路走来所经历的风雨坎坷。都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面对当下的日元低谷,走进货币博物馆,重温那些曾经的过往,或许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

  说起繁华的东京银座,想必您并不陌生。但若提到“金座”,熟悉的人怕是不多。

  江户时期,银座曾是幕府统治下的银币铸造厂所在地,与其一街之隔的金座,则作为金币铸造发行机构,承担了金币铸造、流通、鉴定等职责。当时,金座与银座共同构成了日本货币流通和金融产业的重要枢纽。直至明治维新后,日本引进机械化造币技术,金座、银座才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银座已经演变成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而在这片名为金座的土地上,已矗立起了日本银行总部大楼。

  作为日本货币金融史的记录者,隶属于日本银行的货币博物馆就坐落在日银总部大楼的附楼中,静静地等待着人们踏上“故地”,完成与货币的“世纪之约”。

  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于1985年开馆,是为纪念日本银行创立100周年而建的。馆中的主要展品是货币收藏家田中启文的毕生积累,包括日本从古代到近代的本土货币、从外国流入日本的“渡来币”以及与这些货币有关的史料、研究成果。

  1944年,这批藏品被捐赠给日本银行,以避免在战火和动荡中蒙受损失。事实证明,日本银行确实在保护这批文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7年,由于藏品中金银材质的货币依旧具有流通价值,险些被当时美国驻日盟军总司令部收缴。后来,由于日本银行坚决反对,并表示要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向世界公开,这些藏品才得以保全。

  走进展区,展览按时间顺序渐次排开。在古代展区,观众不仅可以看到《日本书纪》中记载的“无文银钱”和日本最早的铜钱“富本铜钱”,还能看到在历史上极为有名的“和同开珎”钱币。

  在中世纪展区,渡来币则“唱”起了主角。11世纪以前,日本社会仍以“以物易物”为主,即便有货币的替代品存在,也大多表现为米、丝绸等本身就具有价值的商品。后来,日本开始与中国展开贸易,这才改以渡来币为支付主体,因此展品中不乏中国元素。这其中,还有一件特殊展品——出土于宫城县的陶罐,罐中装着7000多枚来自中国的渡来钱,但关于它们的具体来历,至今无人能说清。

  展览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安土桃山时代的展品。当时的统治者们积累了大量财富,一系列用料考究、制作精良的精品货币也随之诞生。如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下令制作的天正大判金币,尺寸庞大,视觉效果十分震撼。观众还可以零距离接触据说是德川家康“黄金宝藏”的砝码形金块,其精细的花纹、精妙的构造令人大开眼界。

  明治维新以后,“日元”体系创立,日本银行券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在该展区,有日本最早的银行券“大黑券”、单面印刷的200日元纸币以及1871年发行的20日元金币,十分珍贵。

  馆内设有大量体验项目。比如,有个比力气的项目是关于“千两箱”的。千两箱是江户时代兑换商使用的物品,展示方专门复制了一个,重量达20公斤,想要抬起它还真得花点力气。另一个一定不能错过的体验项目名叫“1亿日元”。该项目的展台上摆有一个透明方盒,透过方盒可以看到已经打包好的“1亿日元”钞票模型,而且手感、重量与实物并无差别。台上有两个洞,将手臂插入,体验者就能摸到成捆的“钞票”了。很多人亲手托起“1亿日元”后表示,“抑制不了地心跳加速”。

  参观完展览后,自然少不了去文创商店转转。馆内设有原创纪念品销售专柜,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其中人气最高的是印有纸币人像同款图案的“神符毛巾”。另一件人气商品是装有碎纸币的圆珠笔。透过透明的笔身可以看到零零星星的碎纸币,听说使用起来有独特的“手感加成”。此外,“纸币煎饼”“纸币曲奇”“硬币馒头”等点心伴手礼也十分热销。

  一部货币史,也是一部金融发展史,更是一部经济成长史。货币博物馆中饱经沧桑的硬币和发黄的资料,见证了日本货币金融体系数百年来的沧桑变幻,记录了日本经济一路走来所经历的风雨坎坷。

  如今,日元正处于20年未有之低谷期,日本政府和央行正为前景黯淡的经济形势深感焦虑。都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走进货币博物馆,重温那些曾经的过往,或许能帮助今天的人们找到灵感。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益彤)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