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小而美”转向“强而优”

2022-07-03 06:40 来源:经济日报

  图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珠海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经济日报记者 喻 剑摄

  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城市强。宜居之城广东珠海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树立“产业立市”总目标,做大做优做强产业经济。近日,按照当地出台的产业发展政策,珠海市高位谋划、精准发力,统筹实施产业立柱、招商引资、土地整备、园区提升、强核赋能、流程再造等六大攻坚行动,向着“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等目标奋起直追。

  以“产业第一”为抓手,谋求由“小而美”向“强而优”转型。珠海市委书记吕玉印表示,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不断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加快推动产业实现大发展大提升,奋力推动珠海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要把握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

  拓展产业新空间

  要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关键是要快速引进优质增量,完善产业生态体系。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丛山说,珠海将实施以优质产业载体为牵引的创新发展路径——由政府出资,用2年左右时间,建设打造2000万平方米的产业新空间。

  在珠海国家高新区,一座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科创园区“港湾1号”运营3年来共吸引560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聚集了8000多名产业人才,形成软件设计、互联网、集成电路三大产业集群。简约时尚的建筑、花团锦簇的开放式街区、熙熙攘攘的网红店,让这座产业园成为远近闻名的“打卡点”。

  芯片设计初创企业珠海正和微芯科技有限公司在两年前选址时就十分看好“港湾1号”的活力。“除了园区交通便利、高新区人才储备丰富外,园区提供的餐饮、酒店及人才公寓等配套,以及园区产业生态都对创业项目有很大的吸引力。”该公司创始人潘攀说,搬进园区后不久的一次闲聊,就让他们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与相邻的一家做智能视频和会议解决方案的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园区运营方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基于“港湾1号”的成熟招商运营经验,在周边陆续建设推出“港湾”系列产业园项目,打造可覆盖产业全生命周期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工业园的全链条式产业空间。

  “港湾1号”入驻的无人机企业珠海璇玑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开始准备量产,有了新的厂房需求。在例行拜访中,高新建投负责人带了厚厚的图纸资料上门,向他们推荐了在建的“港湾7号”厂房,双方很快达成了租赁意向。“智能制造业的初创企业,发展路线、生命周期和需要的产业空间与传统制造业企业存在很大差异。”珠海璇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健想给运营方的周到点赞,“产业新空间的建设运营,不是盖个楼请企业搬进来就结束了,而是要有长期服务企业的意识,能持续为企业带来价值。”

  三溪科创小镇为光电产业留足50万平方米发展空间,南屏科技工业园为智能家电等特色产业新增载体面积达256万平方米……在珠海,各产业园区正聚焦各自主导产业,以“一园一策”打造低碳化、智慧化、集约化、特色化园区和创业创新平台,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按照计划,珠海5年内将统筹新增和盘活工业用地约50平方公里,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还将按照1年100亿元、5年不少于500亿元的投入标准,实施园区配套翻番计划。

  补链强链筑根基

  按照相关方案,“十四五”时期珠海将聚焦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产业第一’的提出,重在明确了目标和发展方向。珠海要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经验,上重大性、节点性项目,在产业链上有的放矢地增强、补缺,彰显特色。比如可以重点支持智能家电、通用航空等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制造项目。”珠海市委政策研究室调研员俞友康说。

  “既要突出珠海自身特点,围绕自身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对集成电路设计、打印耗材等产业进行布局,又要注重把握新的发展趋势,抢抓光伏等产业新机遇,下好‘先手棋’,还要充分考虑与大湾区周边城市的竞合关系,在产业形态和分工上实现错位发展。”李丛山说。.

  由头部光伏企业核心团队创办的广东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落户珠海,将总部和生产基地分别设在横琴和金湾区,“对于发展光伏产业来说,珠海地理和气候优势明显,有比较丰富的产业、技术和人才积累,也有深水海港可以低成本出海,便于开拓东南亚等海外市场。”该公司副总经理孙彬说,公司已建成的50吉瓦太阳能硅片生产基地一期项目,每天都有上百万件210毫米大尺寸单晶硅片产出,市场供不应求。“公司在行业的快速崛起形成了珠海发展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行业上下游的不少知名企业和配套企业也纷纷来此落户,新能源产业的千亿级集群正在珠海加速形成。”

  通过龙头企业和国有资本建平台带动中小企业集聚,成为珠海快速构建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产业生态的有效路径和有力抓手。在三溪科创小镇,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期生产区厂房内部已具备试生产条件,高大的厂房内陈列着即将投入生产的智能物流仓储设备、智能检测设备、高端数控机床等多款创新产品。“格力智能装备将打造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三溪小镇及周边企业提供低成本零部件加工服务。”格力智能装备副总经理张雷说。

  在珠海国际健康港,珠海金湾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购置了8台国际先进的进口分析测试仪器,其中最贵重的600兆核磁共振波谱仪,广东区域也只有7台。“这些高精尖设备可以为珠海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品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支撑平台。”珠海金湾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徐昕说。

  协调联动提效率

  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伞景辉认为,“产业第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凸显了珠海提振实体产业的决心。“《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是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都是‘干货’。”他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说,过去珠海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补贴,现在提高到40万元。同时,过去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由科技创新局单独牵头组织,如今科技创新局与税务、财政部门协同联动,共同帮助企业高效申请及快速拿到奖励,让政策可以实实在在地惠及企业。

  围绕“产业第一”,珠海各区、各部门以及基层一线都行动起来了。金湾区举办产业发展大会,以项目大建设推动产业大发展,加快打造珠海产业发展“主战场”。金湾区政务服务中心与金湾区经济发展局、金湾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建立沟通联动机制,保持信息互联互通,提前了解金湾区重点企业与项目基本情况及业务需求。“过去是‘企业追着政府部门跑’,现在‘政府领着企业跑’。”金湾区政务服务中心李美贤表示,该中心绿色通道综合服务平台安排专员对接,及时提供审前咨询指导、资料预审、政策宣传等服务,帮助企业提前做好申报材料编制、补正工作,助力重点项目审批全面驶入“快车道”。

  孙彬在项目落地过程中也感受到了珠海各界对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热切期盼。“决策有力、行动一致、目标明确,从上到下都是支持的声音和快速的响应。”他介绍,高景太阳能金湾生产基地从签约时的一片荒地到建成一座可快速投产的生产车间,用时仅143天,“这样的干劲和效率,让人刮目相看,也意味着对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

  “与其他城市相比,珠海有自身独特优势,城市和产业发展应当有更广视野和更高站位。”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教授认为,在城市发展方面,珠海要抢抓新一轮粤港澳合作、RCEP实施与共建“一带一路”等机遇,用好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自贸试验区、经济特区等制度开放“红利”,做好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产业发展方面,珠海应嵌入全球产业创新链与价值链,集聚高端产业资源和创新要素,重点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喻 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