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起点 开拓新局面

2022-07-01 07:06 来源:证券日报

  又一个红色的七月来临,中国共产党迎来101周岁生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内外因素,坚定做好自己的事,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重任在肩,使命光荣。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有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支撑,有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意志,我们一定能够攻坚克难、稳中求进,开拓新的局面。

  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强调“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总书记还指出,“我们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社区这个重要基层基础,有能力也有实力实行动态清零政策,直至取得最后胜利。”在党的生日到来之际,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疫情防控作出重要指示,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努力奋进的方向,明晰了重点任务。在此次考察之前,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曾赴山西、海南、四川考察。总书记在四次考察中都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我们做好近期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提供了指引和遵循。我们要认真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争取今年经济发展达到较好水平。

  无论国家、民族还是个人,总是在顺境和逆境交替中不断发展的。在相对顺利的时候,要居安思危,为更长远发展累积实力,预留空间,做好规划;在相对不顺利的时候,要积极应对变局,克服困难,同样要为更长远的发展累积实力,也要做好规划。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稳住经济大盘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同时,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需要进一步破解,国际环境中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运用好、协调好。要坚持问题导向,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坚持系统化思维,增进合成效益,防止合成谬误。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进展的当下,要抓住时间窗口,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增加有效供给,稳定有效需求,促进科技、金融和产业的良性循环。要特别注重区间调控,既果断加大工作力度,又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按照远近结合的思路,着力保市场主体,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5月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形势变化,部署六大方面33条政策措施,推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用改革举措、市场化办法解难题,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通物流和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堵点,推动复工达产;稳定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电力价格。加快专项债落地,至6月末,3.45万亿元发行规模已完成99%。为企业送上退税“红包”,截至6月20日,已有超1.6万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上。加大保障民生力度,及时发放失业保险、低保、救助等资金,扩大稳岗就业,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国家统计局6月30日公布,6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5月上升0.6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7%,比5月上升6.9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1%,比5月上升5.7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总体呈现恢复性扩张态势,也说明我们可以运用市场和政策手段稳定经济大局,恢复生产,保障就业。当然,由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形成叠加作用,巩固经济稳定向好态势,仍需再加力。目前,仍有49.3%的企业反映订单不足,出厂价格指数降至46.3%,连续2个月位于收缩区间,这反映出需求不足对制造业的压力尚未根本扭转。

  近期仍需加大鼓励消费和稳定投资政策力度。应鼓励新能源汽车和自住型改善型住房消费,加快恢复旅游等线下场景消费,促进互联网业态下的新型消费等。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启动既能补短板调结构、又能带消费扩就业的一举多得项目。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统筹内外市场、内外资源、内外循环,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由之路。我国经济稳定向好发展既是对全球经济的重大贡献,也必将得到外围市场的正反馈。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有风向标作用。6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中间品贸易在全球占比约为20%。突出成就是,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这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

  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的产业体系优势,有后续科技人才优势、不断增长的科技实力支撑,特别是,我们有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只要我们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