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势所必然

2020-11-30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发展问题上作出的重要论断。新时代新阶段,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应对百年大变局的战略部署。当今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我国发展仍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风险隐患层出不穷。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国家奉行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使得全球化遭遇逆流,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格局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强。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道路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做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当前,特别需要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大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带动国民经济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和产业竞争力,改变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局面,提高抗御外部风险的本领能力,牢牢把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现实选择。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目前正处在从中等收入国家继续向上跃升的重要阶段。但是,由于受思维惯性、路径依赖、低端锁定和创新瓶颈等影响,在进一步发展中出现了转型升级困难,新旧动能转换处于胶着状态,一些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的风险挑战严峻复杂,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所以,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突破和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积弊和短板,迫切需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来推动发展。总之,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为实现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倒逼机制,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要求。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在发展程度上差距较大,农业农村、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短板明显。

  为此,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发展质量和效益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在创新发展、提升效益、补齐短板上下功夫,积极回应广大群众的期盼,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居住、社保、环境、安全等突出问题,努力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更舒心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和高端化的美好生活需要。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路径。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伟大变革,为继续发展积累了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对照现代化国家发展目标,以及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正如公报所言,“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归结起来就是“大而不强”的特征明显。

  为此,我们必须在壮大实体经济上聚焦聚力,形成优质高效和多样化的供给体系,让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形象立起来、强起来,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从而在新时代新阶段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赢得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和制度基础。(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锁明)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