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开新边疆】合作社里的致富人 绘就草原最美底色

2020-08-14 11:2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每年8月份,都是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毛都草原最美的季节。蓝天白云下,碧草如茵,牛羊成群,骏马奔腾,每一帧都如诗如画。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有的发展牧业,养牛养羊,生产牛肉干及各种奶制品,实现增收致富;有的传承刺绣文化,将对家乡的热爱通过一针一线传到远方,日子也像那盛开的萨日朗,红红火火的。他们已成为草原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科右前旗特润奶制品加工专业合作社门前的牧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相成/摄)

  草原唱响田园牧歌

  记者来到科右前旗特润奶制品加工专业合作社时,首先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门前山峦起伏,芳草铺就,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待着,令久居闹市的人感到心旷神怡。

  文龙是合作社负责人,他是典型的蒙古族,高大,有些黝黑。他和妻子金花很热情,早早在蒙古包里摆放好了合作社自制的奶茶、奶酪、牛肉干等让我们品尝。乌兰毛都苏木宣传委员包玉兰告诉我们,文龙夫妇非常勤劳能干,工作能力很强,在接手合作社之前,他们就是敖力斯台嘎查的致富能人。“一年大概有20多万吧,家里有20多头牛、500多只羊。”文龙说。

  合作社是2017年4月28日成立的,现有成员10个人,加上扶贫资金支持,共出资150万元,建造奶制品加工基地1处,新建建设用房450平米,购置奶制品加工设施设备54套。现在合作社有50多头牛,文龙介绍,贫困户可以在合作社帮忙,比如送牛奶、制作奶制品等,夏天旺季的时候,一个月能有1800元左右的收入,到了冬天,进入淡季,他们每个月有800元的保底收入。3年多来,合作社已带动1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现在,合作社的产品主要还是在当地销售。“最近我们刚申请完名优特产品,已通过检测了,之后就能批量生产,进商超了。”文龙很开心地说。

  萨日朗巾帼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的绣娘正在绣花。(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相成/摄)

  花开一片红

  包玉兰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乌兰毛都苏木的合作社有几十家,萨日朗巾帼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是其中发展比较好的几家之一。

  合作社理事长秀云说,她很喜欢萨日朗,那是在她家乡萨仁台嘎查经常见到的一种花,于是便在2017年注册了“萨日朗”商标。

  进入合作社,就像走入了另一个“世界”,只想“买买买”。展销大厅内,蒙古族传统刺绣服装服饰、旅游纪念品、床上用品、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30多类产品琳琅满目;制作作坊里,绣娘们正在飞针走线,蝴蝶、花朵、小蛇等形象栩栩如生。

  合作社的产品以火红的萨日朗为主题,在现代款式上保留民族刺绣和传统元素,受到消费者青睐。这两年,合作社年均销售收入80多万元,合作社成员人均创收6000多元,带动户均增收1100元。

  秀云介绍,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蒙古族文化,并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合作社开展了很多免费培训,手把手向贫困户传授刺绣服饰、手工艺品制作技术,并与贫困户签订产品订单。据了解,合作社至今已举办培训班15次,参训人数达1000人。每名妇女依靠制作手工艺品,每月能有四五百元的收入,还不耽误家里的农活儿。

  对于未来,秀云说她想把品牌做好,将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 董家朋 张相成)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