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民:建议启动面向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人口安居工程

2020-05-28 11:2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8日讯(记者 马常艳)今年的全国两会在特殊的背景下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新提法和重要表述备受关注。为何不设GDP增长目标?会否影响全面小康目标实现?落实“房住不炒”有哪些问题需要重点解决?围绕这些热点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全国两会期间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

  杨伟民在采访中表示,中国住房问题的目标,是要解决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问题。现在住房的总量短缺问题基本上解决了,面临的主要是结构性问题。一方面在农村存在着大量的空置房,包括空心村。另一方面,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等人口流入多的城市都存在着面向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人口住房供给不足的问题。他建议,启动主要面向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人口的安居工程。

  当前“六保”工作比GDP增速更重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具体的经济增速目标,确实是一个特例。” 杨伟民说,今年没有提GDP增速目标主要是考虑到问题导向原则,是实事求是的。当前相对于经济增长速度来讲,“六保”是更加重要的任务。

  杨伟民分析称,当前,我国经济受到疫情冲击,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6.8%,这个幅度还是相当大的。疫情在全球大流行,未来的走势还很难预料。所以,没有提出确切的增长目标,是根据问题导向这样一个原则来确定的。

  那么现在,比GDP增长速度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杨伟民表示,当前相对于经济增长速度来讲,民生、就业问题可能更重要,重点是“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虽然没有提及经济增长目标,但提到了就业的目标。报告提出,今年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

  杨伟民认为,这里需要理解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人们往往认为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的速度,就业就会增加多少。其实就业和增长还有一种逻辑,就是增加了多少就业,可能就会带来多少经济增长。“比如说,如果增加9000万的就业目标实现了,而且每个人的年收入是5万元,就增加了4500亿元的收入。按收入占GDP的40%左右计算,如果收入增加4500亿元,GDP总量就会增加1万多亿元,相对于去年来讲至少增长1个百分点。考虑到乘数作用,增长幅度更大。”

  在淡化GDP增长目标的背景下,会否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实现?杨伟民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的目标是实现现有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等打赢三大攻坚战,这相对于GDP翻番目标来讲更重要。三大攻坚战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的任务和目标:让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个也不能少,所有的贫困县要全部摘帽;蓝天保卫战、污染防治战关系到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防范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本质上也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手中的钱能否保值增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该更加注重打好三大攻坚战的目标。

  反对一些地方盲目关闭传统产业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开启新的时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依然强调高质量发展。

  杨伟民表示,高质量发展并不是说大家都要去发展新兴产业,不能放弃传统产业,简单地一关了之。新兴产业在整个经济当中的比例及其带动效应,在短期内是有限的,需要一个逐步发育发展的过程。中国现在最有优势的其实还是传统产业。

  “这次战‘疫’过程当中,充分显示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齐全、产业链完整的优势,防护用品的制造能力迅速提高了几十倍,有的甚至提高了上百倍,这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包括改革开放之前建立的强大工业基础、物质基础所支撑的。”杨伟民说。

  杨伟民表示,反对一些地方盲目关停传统产业。就业问题的解决可能主要还是靠传统产业。“严格来讲,我觉得没有传统产业,有的只是传统产品。”杨伟民说:“像食品产业,它是传统产业吗?可能某个食品是老的,但是如果改造一下,就变成了新的产品,人总是要吃饭,不能把食品工业丢掉,人总是要吃药,医药工业也不能丢掉。”

  杨伟民认为,传统产业未来的发展是需要提高质量。从大的方向来看要转向绿色化,用更加绿色、更加环保、更加低碳、更可循环的方式来生产,减少污染。另外,要转向数字化,更多地利用数字技术,用工业物联网、5G等技术提升效率。“这是传统产业未来发展的大的方向,千万不能丢掉。”

  建议启动面向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人口安居工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到房地产税,引发社会关注。有人认为,没提房地产税是因为征收阻力太大。杨伟民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提到,并不是就在说房地产税征收阻力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房地产税的描述是“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这项改革任务还是要完成的,但需要把握时间和时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杨伟民对记者表示,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在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样一个基本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这个基本定位是需要长期坚持的。

  杨伟民认为,中国住房问题的目标,是要解决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问题。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他指出,现在住房的总量短缺问题基本上解决了,面临的主要是结构性问题。一方面在农村存在着大量的空置房,包括空心村。另一方面,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等人口流入多的城市都存在着面向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人口住房供给不足的问题。

  “这个问题迟早要解决,这些农民工是不会回到农村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城市运行也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在制造业中就有8000万人,在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行业有1亿多人,如果离开农民工,这些行业就没法运转了。”杨伟民强调。

  杨伟民还注意到,最近几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在下滑。他认为,其中存在着消费力增长滞后于生产力增长的问题。其中一原因是城市居民中相当一部分被房贷绑架,每个月都要拿出一定的支出去还房贷。我国有3亿多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已经回到农村,他们用一生的积蓄回老家盖了房子,也就没有多少余钱来进行日常消费了。

  杨伟民认为,下一步,应该着力去研究怎样解决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人口,包括大学生的住房问题。未来的住房制度,必须考虑新市民在城市的长期居住问题,按照这样的方向对住房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他建议,启动主要面向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人口的安居工程。

  此外,与住房相关的住房公积金,近期也成为热门话题。“是否该取消住房公积金”的问题引发争论。杨伟民表示,不是说要取消住房公积金,而是要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研究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并提出 “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杨伟民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他的理解就是要承担住房公积金的一些功能,解决公积金制度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