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数字化转型新方向-场景金融

2020-04-03 11:0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社会数字化、智能化程度的加深,商业银行逐步走向产业和生态的融合与创新,银行金融服务“场景化”的转型理念深入市场,即运用“场景+金融”的思路,主动迎合金融服务嵌入式,更加透彻敏捷地识别、感知、引导、创造和满足客户需求,来为客户提供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场景金融顾名思义,即“场景+金融”的模式,利用新型的金融科学技术,将金融活动有机的嵌入到各类场景服务中。简单讲,就是将金融服务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借助互联网在线上为其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其实,场景化金融已潜移默化的来到我们的生活中。比如,支付和打车场景结合,保险与旅游场景的结合。再如,微信红包这种金融支付的服务嵌入红包的场景,又比如京东商城的消费场景中的消费贷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BAT科技公司,基于C端场景化金融的应用场景更为丰富,阿里从电商切入,一步步的拓展了它的场景空间,从电商到出行和支付等,并借助其云计算布局了银行、保险、基金、征信、第三方拍照等场景;腾讯公司基于微信、QQ的社交化场景切入了非常多标准化、普适化的场景;当前,领先的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都已逐步涉足场景金融领域,商业银行面对的冲击、机遇、挑战和应对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转型和创新、探寻新的道路,都是商业银行思考的重点。

  作为传统金融支柱的银行业,一直走在数字化转型的路上,相比互联网公司,银行做场景金融的优势不仅仅在于账户、监管度、支付环境以及安全体系,更在于对于传统的金融产品的了解,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找出合适的场景是场景金融建设的关键所在。站在银行的角度,场景金融建设的核心思路要以银行系统和基础技术平台为支撑,通过整合金融服务场景的渠道入口、引入外部数据、技术等资源,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互联网和移动技术,根据不同场景细分领域来构建场景化金融服务,并为不同目标客户按照不同场景输出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场景金融的建设需关注以下几点:一是以客户为中心筹划。将金融服务无缝嵌入客户生产、生活中,银行掌握大部分的政府、企业及事业单位的对公客户,可从对公客户出发,以G端和B端客户为核心,带动C端客户的增长。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不断加强行业合作,拓展银行服务边界,实现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

  二是以科技为支撑打造金融生态。在构建金融生态层面强化科技驱动,自建内部场景同时融入外部场景,将银行金融服务能力、信息化能力向客户输出,通过产品组合,将金融服务延伸至核心企业上下游、行业平台关联方,为其提供整体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并在行业应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银行整体金融场景生态;

  三是做好安全和风险防控。制定企业安全制度,清晰界定与外部合作机构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客户信息安全等问题上的管理边界,明确合作各方的风险责任划分,加强对接口的管理,把好入口关。此外,场景金融创新转型需满足相关合规管理要求,例如涉及的相关制度和协议、优化完善客户信息保护、反洗钱等,不断提升场景金融风险控制手段的系统化、自动化,利用大数据分析做好事前预测、事中预警,并对突发风险事件做好风险处置预案。

  当然,银行场景金融发展也存在其弊端:一是缺乏丰富的天然场景,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还是O2O模式中,与充分覆盖各类金融场景上游较大差距;二是已有场景不够符合客户需求且体验度差于互联网公司,其能最终形成高客户粘度的场景不多;三是获客能力较弱,现有沉淀客户拓展成本高、效率低,还表现为客户活跃度、场景使用频率都比较低。

  金融的转型和创新发展,说到底是跟随人的行为模式的变化而转变,当前科技驱动商业模式变革已不可逆转,银行业的场景金融建设,还需根据不同业务基础及战略重点开展建设,充分发挥银行的优势。数字化转型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一蹴而就”。除了有灵活的IT架构、标准化的数据和业务中台、强大的数据后台,更重要是对各类业务的分析和理解,才可将金融服务机构和场景端企业做好无缝连接,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需在发挥银行业优势基础上充分加强行业合作,以形成对接不同场景的立体化解决方案。(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 李杰)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