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穷,因为你有“稀缺心态”?

2020-03-09 11:4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很多人无法摆脱没钱的困境,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是因为他们有稀缺心态。即便他们得到了更多的钱,本质还会是一个“穷人”。

  稀缺心态,这个概念由哈佛大学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提出,他是行为经济学领域的重要领头人,花了大半辈子,研究“穷人和贫穷的本质” 。他发现,长期处在匮乏稀缺状态下的人,都会慢慢被环境所改变,逐渐形成一种稀缺心态。

  当稀缺心态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这里的稀缺不仅仅是缺钱,也有可能是缺时间、缺爱。

  “稀缺心态”者的特征:

  1.忽略长期投资(教育、健康和理财)的重要性—管窥效应;

  2.借用—透支未来;

  3.带宽(能同时处理多件事情的容量)不足;

  如何摆脱“稀缺心态”呢?

  1.节约带宽

  生活中需要做决定的事都会消耗带宽,而减少生活中要做决定的琐事,能帮助我们把带宽留给更加有价值的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日理万机的企业家和领导者,都会严格遵循自己的时间表,每天在固定时间,做相同的事情(例如回复

  邮件、健身和开会)。

  还有为什么他们只会穿那几套衣服(像扎克伯格和乔布斯)。因为把这些琐事都人为地先安排好,在那一刻就不需要自己去做。

  选择,可以减少带宽的负担。像工作日的午餐,我就只会去少数固定的几家餐馆,这样可以避免一到中午就耗费脑力,痛苦地去思考吃什么。这些日常琐碎的选择,对于我们摆脱稀缺心态,实现财务自由或者时间自由,一点帮助都没有。

  所以不要管理自己的时间,而是要管理自己的精力。时间再多,没有足够的带宽,还是只能拿来消遣和发呆。

  2.不要透支

  无论你的月收入是多少,都要拿出一部分来作为储蓄(可以不放银行,放个余额宝什么的,但高风险的投资一定要避免)。这些钱可能不能让你发财,但是它能在关键时候保证你不会陷入稀缺状态。

  不要透支未来,尽量避免借钱买东西,太多即将到期的账单,会给你的带宽带来负担。个人跟企业不一样,企业借贷是为了提升效率,赚更多的钱。而个人借钱,大部分就花掉了。

  对于时间也是同样的做法,虽然时间不能存起来,但也要为每周、每月留出一些空白的时间,不要把每天都排得太满。除了要想办法提升工作效率之外,做事情分清楚优先级也很重要。如果突然间遇到一些需要急于处理的事务,就不至于要“借用”未来的时间。

  3.每天多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设置提醒

  如果你发现,自己每天做得最多的,都是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那么恭喜你正在往对的方向前进。反之,如果你每天都跟救火队员似的,只在做一些紧急的事情,你已经掉入到了稀缺的陷阱里面了。

  这时候我们都需要一些提醒,例如减肥和学英语,有钱的话可以请个私教或者老师,没钱的话就加入一个社区或社群。每月储蓄可以把银行卡设置成自动划款,把忽视变成默许。

  很多人“穷”并不是因为不努力,而忙忙碌碌也并不是因为没能力。只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就像一个隐形的枷锁,锁住了他们,无论他们怎么努力,最终都很难跨越自己的阶层,实现财富自由。而这个隐形的枷锁,就是稀缺心态。

  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一个人之所以没钱就是因为他不努力,活该。也不要天真地希望,社会会变得完全公平,让所有人都拥有一样的资源,那将会是一个停滞的社会。

  天生就在一个稀缺环境中成长的人是不幸的,但简单地给予他们更多钱和机会也不可行。就如穆来纳森教授曾说过,我们需要把稀缺心理中,所体现的专注力和带宽问题等根本性见解囊括进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摘自《反脆弱》 广东人民出版社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