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力量办大事 释放战“疫”势能

2020-02-26 08:1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过艰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各项工作部署是及时的,采取的举措是有力有效的。应当看到,中国应对疫情的行动之快、力度之大、动员之广,世所罕见,这正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制度优势最硬核的生动展现。

  集中力量办大事,党的统一领导是保证。疫情防控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服从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挥。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党中央审时度势、综合研判,及时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战略策略,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把武汉和湖北作为全国主战场,加强对武汉和湖北防疫的统一指挥,统筹抓好其他地区防控工作,加强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积极争取国际社会支持。

  抗击疫情各项工作迅速而有序展开,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各地各级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纷纷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一杆子插到基层、落到一线,使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优势。做到了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党员,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

  集中力量办大事,广大人民群众是依靠。疫情防控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命健康,而每个人的关注和付出,都将成为战胜疫情的重要力量。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疫”中,没有人是旁观者,没有哪个环节可以缺失,每个人都是责任人。

  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顽强奋战,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特别是武汉人民和湖北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展现了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操劳……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被激发和唤起,全国人民克服恐慌,科学防护,勇敢担起阻击疫情的责任,争做防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

  面对疫情,全国人民心手相牵,充分彰显出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无论是在前线奋战,还是在后方保障,都应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一切服从抗击疫情的需要。而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对非常时期采取的一些非常措施给予更多配合,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少聚会等等,都是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集中力量办大事,合理调配资源是关键。对于疫情防控来说,不仅仅是医药卫生问题,因为它波及范围广、不确定性多、社会风险大,更需要顶层部署、协调联动,各项工作都要提供支持,才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总体战。

  疫情发生以来,无论医护人员、医疗设备,还是防护物资、生活物品,湖北、武汉需要什么,全国各地就支援什么。党中央组织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迅速开设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千方百计增加床位供给,优先保障湖北特别是武汉需要的医用物资供应,并组织19个省份对口支援。可以说,举全国之力,汇聚优质资源、调集最精锐的力量,充分体现了我们打硬仗的决心意志。

  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后勤保障不可或缺。党中央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医用防护服、口罩等疫情防控急需医疗物资的生产企业迅速复工达产、多种方式扩大产能和增加产量,对重要物资实行国家统一调度,建立交通运输“绿色通道”,多措并举保障重点地区医用物资和生活物资供应。同时,抓好农副产品生产、流通、供应组织工作,做好煤电油气等供应,保障了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总体稳定。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考验中,让我们化危为机。当前,疫情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我们要继续发挥这一制度优势,释放战“疫”势能,更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欢迎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