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限塑”到“禁塑”我国塑料污染治理升级

2020-01-19 14:2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9日讯 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今日公布《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

  1902年塑料袋问世,随后便在世界各地投入量产。但百年之后,它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成为困扰全球环境治理的普遍问题。

  为了防止塑料垃圾围城,全球各个国家颁布了相关限塑令。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限塑令”。数据显示,从2008年-2018年10年间,超市、商场的塑料袋使用量普遍减少2/3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袋140万吨左右,相当于节约了840万吨石油。

  不过,“限塑令”施行效果仍低于人们预期,加上快递、外卖等新业态迅猛发展,给塑料垃圾污染治理带来新的挑战。

  如何寻求突破?部分地方开始探索区域“禁塑”,再度宣战“白色污染”。2019年2月,海南省出台了《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分阶段、分行业、分类别稳步推进“禁塑”工作。此后不久,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海南经济特区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标志着海南“禁塑令”推进再次提速。

  随着海南省全面“禁塑”提速推进,“白色污染”治理再度引发关注。近两年来,国际社会也不约而同加大治理力度,从“限塑”到“禁塑”,先后出台多个政策或法令。

  为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制品长效管理机制,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意见》在制度设计上突出了系统性、协同性和有序性三个亮点。系统性是指相关政策措施基本涵盖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全过程和各环节,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既针对传统领域,也包括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协同性是《意见》既提出了禁止、限制类的管制要求,也明确了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绿色产品,培育优化新业态新模式,加强规范回收和处置等系统性措施。有序性是指《意见》充分考虑这项工作在各地区各行业的复杂性,突出重点,分步骤、分领域,积极稳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整体工作。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国家治理塑料污染与社会生产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加强宣传引导,提高企业、公众对塑料污染危害性的认识和参与污染治理的积极性,鼓励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开展专业研讨和志愿活动。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参与垃圾分类,抵制过度包装,共同凝聚治理塑料污染的社会共识。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