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报告显示:区域间宜居竞争力差异总体缩小

2019-06-24 09:5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中国社科院与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

  一、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的三个特征事实

  1.香港依然是最具宜居竞争力城市

  从2018年宜居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中不难发现,香港连续3年位居首位,无锡、杭州、南通、广州、南京、澳门、深圳、宁波和镇江分列第二至第十名。同时,这些城市之间宜居竞争力得分差距较小,得分均在0.6分以上,城市的阶梯效应削弱。

  2.全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和差异走出谷底

  近几年,城市宜居竞争力平均水平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在2017年达到最低点后,2018年有所回升。2018年城市间宜居竞争力差异较2017年有所减小,但较2016年及以前仍然偏高。总体而言,宜居竞争力整体水平和差异走出谷底,空间分化态势有所收敛。

  3.都市圈宜居竞争力阶梯效应明显,厦门、青岛都市圈跻身第一阵营

  根据相关划分标准,长三角都市连绵区的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以均值0.613的综合发展质量位于全国首位,与厦门都市圈、青岛都市圈、珠三角都市连绵区共同组成宜居竞争力均值第一水平类别组。

  长沙都市圈等7个都市圈位列城市宜居竞争力第二水平类别组,太原都市圈等5个都市圈属于城市宜居竞争力第三水平类别组,贵阳都市圈和石家庄都市圈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较低,居于第四类别组。

  二、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的三个研究发现

  1.以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环境影响作用突出

  差异贡献分解结果表明,活跃的经济环境、优质的教育环境以及健康的医疗环境是造成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差异的前三位因素,说明以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环境是造成城市宜居竞争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2.区域间宜居竞争力差异总体缩小,区域内差异总体扩大

  中国4个区域之间的城市宜居竞争差异逐渐弥合,区域内差异呈扩大趋势。细分7个区域的区域间城市宜居竞争力差距近两年略有扩大。各区域内部差异呈现出分化发展格局。

  3.都市圈内最宜居城市影响着都市圈的宜居程度及均衡性

  考察各都市圈内宜居竞争力最高的中心城市与各都市圈城市的宜居竞争力均值及其差异的关系,可以发现,最高值城市的宜居竞争力水平与都市圈均值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与都市圈宜居竞争力变异系数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表明,都市圈中最高值城市在宜居竞争力方面对圈内其他城市发挥了较为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提升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的3项对策建议

  1.升级基本公共服务是弥补当前城市宜居竞争力发展短板的关键

  建立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是建设国际一流宜居城市的重要前提。要及时弥补交通拥堵、停车难、就医就学难、公共服务差距大等城市公共服务短板,努力提供高质量、均等化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构筑具有吸引力的宜居环境,才能为打造创新环境、培养集聚优质人才创造基础。

  2.以发展都市圈为手段实现城市整体宜居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都市圈可以定义为一小时经济圈或当日经济圈,既是空间一体化的当地化劳动力市场圈,也是生活居住圈。作为经济圈、工作圈、生活居住圈的叠加,都市圈可以成为兼顾职住平衡的重要宜居载体。因此,应当充分发挥都市圈内各城市间的正向关联作用,形成以都市圈为基础的城市间良性互动,提升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的整体水平。

  3.应着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提升宜居竞争力

  设置多个在国家和区域拥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中心城市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能够有效缓解大城市的压力,缩小地区差距,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因此,应当以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作为宜居竞争力提升重点,发挥其示范作用,带动都市圈提升宜居竞争力,引领我国城市顺利对接“一带一路”等重大行动倡议和国家战略,建设世界级宜居都市圈。

  (执笔:李 博)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