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红:减税降费政策还需进一步落实

2018-12-17 09:1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我想谈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也是近期我一直持续关注和调研的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减税?在我们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在这一轮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时所关注的问题。根据10月份的数据显示,虽然我们税收下降了5.1,但是经济指标是向良好的态势发展的。其中更重要的一点是新兴经济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举个例子,消费增长9.2%,但是网上交易量的增长达到25.5%。高新技术企业,三个季度里,无论是在他的盈利能力、创新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上都是一枝独秀的。所以我们应该继续树立这样的信心,把减税推进下去,短期内我们不一定能够实现把所有企业的税都减了,但通过这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这种高新企业引导。而且通过从全球的趋势可以看到,都是以减税作为主导。然而全球也面临共性的问题,就是减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尤其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我们未来要面临且需要突破的问题。

  第二,具体减什么税?目前政策导向就是这样,我们虽然是全面减税,比如个税是做需求侧的减税为主,增值税减税,企业所得税减税,但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未来我们的主线还是应该聚焦在企业的减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里面要降成本聚焦的主要着力点是企业。企业最关键是两种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目前比较受争论的是到底应该减增值税还是企业所得税,我们可以首先减增值税,为什么?我们现在有几类企业,一是现在盈利的企业,直接税降低了以后,对他们的效应并没有那么明显。二是现在最需要扶持的企业,就是依然是在运营,但是没有盈利,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扶持这样的一群企业呢。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没有了企业所得税,但是依然存在增值税。增值税的税负是不是企业承担呢?这也是有争论的,如果从理论上来讲,增值税应该转嫁到最终消费者,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比如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的时候,一百万设备要承担16%的增值税,如果降到10%,购买成本从原来的116万变到110万。所有小规模纳税人进项进成本,不可以抵扣,那么企业层面的降增值税是会对利润产生影响。增值税会有一部分成本沉淀,其中有市场的因素、有企业的因素、有法律环境的因素等导致沉淀。假设我们的增值税到了非常理想的状态,到了完全能够转嫁到消费者,消费者全面降低增值税税负也是减税。

  第三,为什么企业的减税获得感不强?我们近期梳理了减税政策,显示国家已经持续出台了多项减税降费政策,现在是政策的问题还是落实的问题?这点需要探讨。积极财政政策有重要的两只手,要么减税,要么发债。但是债与税之间很明显的区别是资金的注入更容易马上见到成效。然而税的作用机制是从政策到制度到税收管理,整个传导过程比较长。到税收管理环节时,征纳双方都要履行相应的责任。我们现阶段企业财务人员的状况是很多企业根本没有税务专门负责人员,部分企业的税务人员政策把握不准,很多政策落地时比较困难,所以政策主导上也在简化税制。此外,税收征管方面,今年税务总局派出36个督导组到全国各地,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减税政策落地,另一方面也通过利用互联网+税收创新等手段来降低税收遵从成本,使减税能够简便易行。因此,虽然即使短期内没有马上获得减税红利,但并不代表我们需要质疑政策方向的初心。

  (作者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旭红,本文是作者在博智宏观论坛第三十四次月度例会上的发言。)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