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彦锋:减税改革要多关注中低收入群体

2018-12-17 08:3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第一,税收是感觉问题,是人的主观感觉问题。这个比喻未必恰当,减税可能和女同志减肥有点像,很多人事实上很瘦了,但是还是不遗余力的在减。税不招人喜欢,大家都喜欢减税。我们在税收上有这样一种倾向,一方面我们要更大规模实质性减税,另一方面总书记谈涉企行政事业要零收费,这样我们是不是更多依靠国有企业收入转移呢?这是我们的顾虑,我想应该把更大规模的实质性减税和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建设最优税制,打造最优税种,十六届三中全会讲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少优惠。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最高边际税率,45%的个人所得税能不能降下来,60%的土地增值税最高边际税率能不能降下来。此外,我们税种现在有18个,能不能下定决心压缩到十个左右。其中我们税收收入90%以上是由几个主体税种实现的,烟叶税、车辆购置税并入消费税,契税并入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并入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合并并入新的房地产税,这样就有可能降到10个左右。

  第二,税收是政治问题。国际减税浪潮里面有真有假,美国21%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好像比中国低,然而这个21%是联邦企业所得税,美国还有州和地方的企业所得税,加总一起算,美国企业所得税税率实质是在30%左右,反而比中国高。我觉得我们应该理性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美国的企业所得税是个小税种,占美国联邦政府税收收入的5—10%,而我们则占到20%左右。

  92年提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已经20多年过去了,有人说我们现在到了垄断竞争的阶段,新时代我们发现收入差距在拉大,中低收入群体工资降低之后,为了维持收入水平、生活水平要增加劳动供给。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随着他们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劳动供给。所以我们减税改革是要关注两大类:中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减税。

  第三,税收是公平问题。个人所得税今年改革之后,虽然免征额提高到五千块钱,但此外的六项附加专项扣除对于工资不到五千块钱的中低收入人群是没有意义的。过去财政部曾经公布一个数据,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两千多万,如果免征额提高到五千,纳税人的数量会进一步减少。那会不会像美国一样引入负所得税制度,中低收入群体不用交所得税,还给补贴,那是不是补贴就把1.5万亿个人所得税收入冲减掉了?此外,这次减税改革之后,小微企业减税了,大概一百万以下的营业额都叫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实际税率就10%,但是个体工商户最高边际税率在35%,他们之间也存在不公平的问题。所以在减税过程中不同群体和经济组织之间的不公平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优化营商环境。

  税收只是企业在综合考量时的一个方面,它是一个公平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还是一个感觉的问题,今天我们推行改革要更多的发出学术的声音、理性的声音,这样才能真正把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教授白彦锋,本文是作者在博智宏观论坛第三十四次月度例会上发表的发言。)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