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MPV:合资势力“抬头” 宝骏360露峥嵘

2018-10-23 07:0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张羽

  9月,MPV市场合资品牌阵营继续壮大,“领头羊”别克GL8虽不似2017年那般强势,但奥德赛、途安的大幅度增长以及奔驰V级的入围仍使该阵营MPV逆势上扬。

  自主品牌MPV则“兵分三路”,其中以五菱宏光、宝骏360、长安欧诺等为代表的车型依旧主打“物美价廉”;以宋MAX、宝骏730等为代表的车型在向精致与家用的方向转型;传祺GM8、大通G10、瑞风M6等车型则走上了自主MPV高端化之路,目前成果虽不尽如人意,但也有GM8这样能够稳定上榜的车型。

  相比去年,今年车市的“金九”略显暗淡,但MPV市场的走势仍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MPV销量为13.28万辆,同比下降16.3%,环比增长6.3%;1-9月,MPV累计销售123.04万辆,同比下降13.22%。

  合资势力“抬头” 奔驰V级榜上有名

  9月,MPV市场合资品牌阵营继续壮大,尽管“领头羊”别克GL8不似2017年那般强势,且艾力绅也有小幅下降,但奥德赛、途安的大幅度增长以及奔驰V级的入围仍使该阵营MPV销量保持上升趋势。

  9月,MPV销量前15名的榜单中合资品牌占据了6席,其销量之和为31197辆,同比增长23.78%;即使去掉新车别克GL6的影响,亦有27195辆的成绩,同比增速为7.9%。

  具体来看,别克GL8的9月销量为12064辆,同比下降8.79%,1-9月累计销售108682辆,同比增长3.82%,并与之后一名有5万辆以上的差距;途安与GL6在9月销量相差不多,但同比去年仍有稳定增长,销量分别为4059辆、4002辆,累计销量分别为30962辆、27761辆。

  奥德赛凭借中新车效应压过艾力绅一头,销量为5165辆,同比猛增59.41%,其1-9月累计销量为32944辆,同比增长7.25%;此消彼长之下,艾力绅在9月同比下降2.68%,至4169辆,但累计销量仍在奥德赛之上,为33793辆,同比增长16.65%。值得注意的是,艾力绅与奥德赛作为本田“双车战略”的“兄弟车型”,在定位、定价、配置等方面同质化较为严重,经常处在“窝里斗”的状态,甚至东风本田4S店曾以“比奥德赛更高档”的销售口号公然“叫板”,增大内耗的同时,也容易令消费者难以抉择。

艾力绅“叫板”奥德赛(摄于广州某东风本田4S店)

  奔驰V级进入销量榜前15名是9月MPV榜单中的一大亮点,在使合资品牌阵营得到扩充的同时,也令MPV榜单的“豪华度”上升一截。奔驰V级9月销量为1738辆,同比增长28.08%,成为了MPV市场消费升级的又一力证,但该车型能否保持住自己的名次,还有待时间检验。

奔驰V级

  自主“兵分三路” 宝骏360露峥嵘

  自主品牌MPV目前在“兵分三路”发展,其中以五菱宏光、宝骏360、长安欧诺等为代表的车型依旧主打“物美价廉”;以宋MAX、宝骏730、瑞风R3,以及昙花一现的欧尚A800等为代表的车型在向精致与家用的方向转型,尽管路上荆棘满布,但也有企业初尝硕果;与此同时,传祺GM8、大通G10、瑞风M6等车型纷纷走上了国产MPV高端化之路,整体情况虽不尽如人意,但也有GM8这样能够稳定上榜的车型。

  具体来看,宝骏360实力逐渐显露,单月销量排名再次上升,以10526辆的成绩居“探花”之位,1-9月累计销量也有41891辆,五菱家族“三足鼎立”之势逐渐成型;五菱宏光9月以34664辆的销量继续领跑MPV市场,且其降幅也在逐渐减小,9月仅同比下降2.81%;宝骏730在9月销售9597辆,同比降幅高达57.06%。记者在走访4S店的过程中发现,五菱宏光车主在置换或增购车辆时选择宝骏品牌的概率很高,且往往不再局限于MPV车型。

  宋MAX上市已有一周年,其表现依旧坚挺,9月售出9989辆,累计销量则达到了110520辆。长安欧诺作为长安系仅存的“硕果”已连续两个月爆出惊人涨幅,但鉴于其去年同期基数过低,且全年增速飘忽不定,未来仍扑朔迷离;从数据上看,该车型9月销量为7098辆,同比增长231.37%;1-9月累计销量为39825辆,同比下降45.34%,已落后于5月10日上市的宝骏360。

  风行与瑞风两个品牌的MPV则已显出疲态,其9月销量分别为4218辆、4175辆,同比降幅44.18%和31.04%;全年累计销量分别为49027辆、42937辆,同比降幅为9.36%和9.45%,稍不留神就要被宝骏360超越;与此同时,风光330亦“风光”不再,9月仅售出2557辆,同比下降43.63%,1-9月累计销量降幅更是高达64.9%,销量仅为21640辆。

  此前有分析人士称,在市场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企业生存空间被压缩,品牌之间的竞争会变得愈发激烈,这既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也会导致部分企业面临出局。对于已经处于弱势的品牌,与其抱怨市场下滑、寄希望于政策救市,倒不如革故鼎新,为自己谋一个海阔天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张羽)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