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寻找师昌绪》走进扬州大学 "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引导广大青年"爱国、励志、求真、力行"

2018-10-23 14:4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3日讯 2018年“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江苏汇演扬州大学站活动在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大礼堂正式启幕。江苏省科协副主席徐春生、扬州市宣传部部长姜龙、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万小朋、我校副校长俞洪亮出席活动并致辞。

  徐春生表示,此次江苏汇演活动展现了科学大师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为江苏省广大科技工作者、青年学子和社会公众提供了一次接受精神洗礼的难得机会。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生要珍惜难得机遇,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楷模,把自身价值追求同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相结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大贡献。

  姜龙表示,“寻找师昌绪”既是人人的期盼,也是时代的呼唤,更是同学们的使命担当。他希望,广大青年要学习师昌绪,把追求真理、实现人生价值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为推动扬州“三个名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万小朋简要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的发展情况。他指出,此次扬州大学专场演出是精品校园剧《寻找师昌绪》的全国首演,希望通过话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引导广大青年“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引导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俞洪亮表示,此次西北工业大学精心打造的话剧《寻找师昌绪》,让大家真切体会到一所工科大学深沉的科学信仰和坚定的社会担当,以艺术的形式歌颂和弘扬了科学家精神,不仅为我校师生呈现了一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盛宴,更为我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科学艺术交融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剧中的学生话剧队通过排演《寻找师昌绪》这一话剧,逐渐成长、成熟,将科学家爱国奉献、勇于探索、不畏艰难、求实创新的精神代代传承。师生校友通过观赏此剧,追忆峥嵘岁月,领会科技报国精神。师昌绪的家国情怀和胸怀大局的风范感染了观众师生,科学家事迹与大国工匠精神如春风化雨浸润观众的心灵。

  西北工业大学在大学美育和文化育人的道路上,始终重视以文艺创作的责任担当精神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鼓励师生原创精品文艺作品,组织开展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以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营建大学文化育人氛围,以艺术为翼,培育当代青年的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江苏汇演活动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共江苏省委主办,由江苏省科协会同省教育厅、团省委、中科院南京分院、省社科院等部门联合承办。自10月起,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参演高校将陆续在南京、苏州、无锡、扬州等地高校献上27场科学家主题剧目,展现邓稼先、师昌绪等9位科技界民族英雄的光辉人生和感人故事。

  此次汇演扬州分站活动由扬州大学承办,从10月20日至22日为期三天。在此期间,西北工业大学师生团队分别为扬州大学师生、扬州市中学生、市科技工作者带来了大型原创话剧《寻找师昌绪》专场演出。

  该话剧带领观众走近了西北工业大学校友师昌绪院士。师昌绪是我国著名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的发起人、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参与并制订我国冶金材料、材料科学、全国科技发展规划的战略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评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他率队研制的铸造九孔高温合金涡轮叶片,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使我国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由锻造到铸造、由实心到空心迈上了两个新台阶,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

  该话剧由西北工业大学自2015年开始构思,历经两年创作,于2017年完成首演,今年被纳入“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剧中角色全部由来自西北工业大学各院系、各年级的非艺术特长生扮演。通过师生演校友、师弟演学长的方式,话剧深情缅怀了师昌绪院士,再现了他将奋斗之心、创新之魂、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我国科研教育事业的壮美人生。

  据悉,江苏省科协教宣部、扬州市委办、团市委、市教育局、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学校党办、校办、宣传部、工会、团委、研工部、科技处、教师工作部、学工部、后勤处、保卫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并观看演出,我校师生代表、扬州市中学生、市科技工作者代表等共4000余人先后观看了演出。(学轩)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殷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