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纸上权利”变“真金白银”——青海法院高原“执行风暴”现场直击

2018-08-14 10:10 来源:经济日报

  执行法官现场宣读拘留决定书后,依法对失信被执行人司法拘留15日。李万祥 摄

  司法案件“执行难”如何破解?人民法院通过一系列执行攻坚组合拳,震慑了失信被执行人,提升了司法公信力,保障胜诉当事人的“纸上权利”变为“真金白银”。

  8月7日至8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执行局与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同开展了为期3天的攻坚执行难全媒体直播活动。房屋腾退、强制搜查、草场分割、拘传拘留“老赖”……从西宁到青海东北部,再转向东南部,记者随同执行法官来到执行现场,见证青海法院攻坚一个个“骨头案”。

  躲避执行“姗姗来迟”

  “你们今天能不能履行?用什么方式保障履行?”

  “行,没问题。本来是要履行,可是资金实在是紧张。”

  这一幕发生在位于西宁城东区的青海汇鑫食品有限公司财务室。在法官义正词严地劝诫下,汇鑫公司负责人当场签订个人担保书,并如期还清欠款。

  然而,法院执行一开始并不顺利。8月7日,当执行法官赶到公司所在地,财务室大门紧闭,工作人员说是财务人员出去吃饭了,办公室没人。宣读完搜查令后,在媒体记者和“围观”网友的见证下,执行干警强行开锁。

  “姗姗来迟”的财务会计一边说着“莫名其妙”,一边不情愿地打开财务室保险柜。执行法官查扣了现场搜查到的账本、现金和8张银行卡、2个存折,并一一登记入册。其中,一张银行卡流水从100多万元到200多万元不等。

  “这个案子涉及20多位农民工合法权益。被执行人青海汇鑫食品有限公司开始说要还钱,但到期后就开始耍赖,前后三次找各种理由拖延履行义务,期间还写过保证书。”西宁城东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常毅说,这家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是商户出租,收入稳定,是一种典型的有财产可供执行却拒绝履行义务的情况。

  据了解,青海汇鑫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其投资建设的青海汇鑫食品集散中心集食品批发、零售、采购、配送及配套物流服务功能于一体,是城东区着力打造的专业特色市场。执行法官发现,汇鑫公司的账目流水部分走公司银行账户,部分走个人账户,违反财务制度。常毅表示,核实查验后,如果还存在“公款私存”现象,法院将进一步采取措施。

  当天,城东区检察院民行局助理检察官王卉在执行现场全程法律监督。她说:“执行开始前,我们认真审查了法院的民事判决书、执行通知书、执行实施方案。随后,对整个执行过程实施全程依法监督。执行部门采取措施得当,程序合法,司法行为文明规范。”

  专家表示,检察机关参加现场执行监督,实现了检察监督工作从静态到动态,使执行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检察监督权的进一步实现,这不仅对促进法院执法规范化起到了良好作用,更是对执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进一步提高了司法公信力。

  司法执行化解“清收难”

  警车疾驰,警灯闪烁。执行现场转至位于青海东南部的尖扎县,这里是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之县,公路交通便利,是“北依西宁、南望九寨”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旅游节点。8月9日,尖扎县人民法院集中开展执行活动,通过重拳打击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行为,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尖扎法院当天的执行行动共分8个组,辗转3个乡镇8个村社,对涉及9起“涉公职人员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19名借款人和担保人实施强制执行,对7人采取强制措施,当场履行31万元,截止到记者发稿时已执行到位48万元。

  “按照法定程序,法院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执行法官多次联系,被执行人要么称自己没钱,要么不接电话,存在抵触情绪。”作为案件承办法官,尖扎县人民法院院长孙瑞杰说,执行法官做了大量工作,释法明理耐心劝说及时履行,并告知拒绝履行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有些案件涉及公职人员具备强制条件,但有财产仍拒绝履行,一部分案件被执行人以各种手段逃避、规避执行,无法联系,加大了执行难度。

  尖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作人员朱建军介绍,尖扎县信用联社不良贷款中,涉公职人员贷款和担保的比重都比较大,清收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在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上门清收普遍效率低、成本高,司法清收已成为尖扎信用联社不良贷款清收的主要途径,效果明显。

  此次执行活动中,关某为朋友作担保人,向信用联社借款10万元,借款期限为24个月。法院支付令显示,借款到期后申请人向被申请人多次催收借款,仍未偿还全部借款本息。

  “像这种情况,债权人既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担保人履行债务。”孙瑞杰说,经过调查,借款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没有履行能力,那么担保人将承担连带责任。担保人关某是一名公职人员,有稳定收入,在法院发出财产申报令后,其在法定期限内没有如实申报。被执行人如不向人民法院如实申报,就可以对其司法拘留或罚款。

  当关某被法警带上警车,法官宣布,如果其拒绝履行给付义务,将对其予以司法拘留时,关某才恍然大悟,作为担保人会承担这么严重的后果。随后,他迅速履行了10万元给付义务,剩余欠款也与申请人尖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达成了和解协议。

  孙瑞杰介绍,尖扎县人民法院受理此类案件后,一般会分析案情、研究措施,与信用联社召开协调推进会,并组织办案人员向被执行人送达通知书、报告财产令、财产申报、限制高消费等文书。除此之外,法院还协调相关单位,将被执行人失信情况与评先选优、晋职晋级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资格审查相挂钩。

  2017年以来,尖扎县信用联社司法清收中已有41件案件的73名当事人主动向法院缴纳执行款234.94万元。在法院开展执行攻坚工作以来,信用联社共清收被执行人主动偿还贷款额达1100万余元。

  调解婆媳千亩草场纠纷

  记者跟随法院执行干警,从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县城驱车近两个小时,来到门源县仙米乡德欠村,再登上一处海拔3000多米的草场。在这里,法院要强制执行一起发生在婆媳之间的草场承包经营权权属纠纷案。

  正值中午,突然下起大雨。记者和法院执行人员一同躲到羊圈里吃起午饭,矿泉水加锅盔。执行法官说,门源县以农牧业为主,办案需要走进高原深山,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对他们来说是常态。

  高原山区的雨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刺眼的阳光下,被雨淋湿的衣服干得很快。法院执行也正式开始。虽然被执行人情绪依然有些激动,但案件最终得以顺利执行。随着门源县草场监理站的工作人员重新划分草场界限,打下分界木桩,这起纠纷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判决下来后,我还是拿不到判给我的草场,当时很发愁,现在终于解决了。”执行申请人激动地说。

  海北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青武告诉记者,由于不少案件涉及亲属、家庭关系,法院在强制执行前需要做好调解工作。此次执行前,县法院、乡党委政府、村两委与申请人和被执行人多次沟通,有效推动了案件执行。

  据统计,在本次活动中,青海法院共出动执行人员581人次,警车127辆,执结案件76件,执行到位标的421万余元,分割草场746亩,牛53头;司法拘留20人,查封10件被执行人财产,罚款2人。全国人大代表沙沨、孔庆菊及青海省市(州)区(县)各级人大代表现场参与见证监督了案件的执行。

  “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第六巡查组巡查我省执行工作,从巡查反馈情况看,存在的问题还不少,与第三方评估标准还有差距。”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陈明国表示,执行难,攻坚难,高原人的意志更坚,高原人从来都是“缺氧不缺精神”,要一个案件一个案件攻坚,一场战役一场战役打下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肖建国表示,这次高原执行目标明确,都是针对有能力履行但拒不履行判决的失信被执行人。法院实现了执行内容全覆盖,而且在执行过程中使用了各类执行措施,特别是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民事速裁、拘传、司法拘留措施。同时,人民法院要进一步用好用足联动执行和公开执行,促进公众的参与和舆论监督,增强执行的威慑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 李万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