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用核心技术引领高质量发展

2018-08-14 06:35 来源:经济日报

  在不久前举行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CEO李彦宏宣布:与金龙客车合作的首款L4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实现量产下线,并将在北京、雄安、武汉、深圳以及日本东京等地开展商业化运营。从实现量产到小批量试产,“阿波龙”只用了不到10个月。

  从雄心勃勃借“阿波龙”量产出海的百度,到在区块链领域占有全球市场约八成、“掘金”海外的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从营造“双创”氛围、优化营商环境,到捍卫知识产权应诉海外……产业发展风起云涌的背后,是北京市海淀区凝聚力量,走向世界舞台的努力。

  关键技术凸显核心能力

  海淀区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坐拥绝佳“地利”优势的海淀区,正通过聚焦中关村科学城,以创新为核心动力,以“高精尖”产业体系为支撑,努力实现高质量引领发展。随着产业不断迭代升级,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

  旷视科技是国内最早使用深度学习开展人工智能商业化探索的科技企业;寒武纪研发全球首款人工智能处理器和全球首个商用的能够“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商汤科技、地平线、深鉴科技和云知声等企业,则围绕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语音识别形成集群式突破……

  而扎堆海淀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也在不断合作竞争中大放异彩。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上半年推出的人工智能芯片BM1680,是面向这个应用领域的全球第一款公开发售的专用芯片。今年3月,第二代人工智能芯片BM1682问世,与第一代产品相比约有5倍的性能提升,领先于国际同行。

  北京东方联星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北斗多模卫星导航芯片及其应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基于自主设计开发的4款北斗多模卫星导航芯片,设计研制出60多款系列化北斗卫星导航产品,在航空、航海、航天、气象探空、车载、手机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紫光展讯成为世界第三、国内第一的基带芯片供应商。大唐半导体、智芯微电子、中星微电子、兆易创新等企业则在移动智能终端、半导体存储器、图像传感器等芯片领域的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基本接轨……

  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扎堆,带动了产业园的发展。位于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园,正践行着“基地+投资+平台+服务”的科技园区发展新模式。目前,已入园及意向入园企业达30余家,2017年产值超过220亿元,拥有专利约1400项。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企业26家,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产业园区聚集模式。

  除此之外,海淀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网络安全、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出一批优秀创新型企业,已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同时,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区块链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进一步突破。

  扩大开放聚集国际资源

  2015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北京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城市。经过3年探索和努力,越来越多的国际高端资源在北京加速聚集。海淀区也在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中,实现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信息业作为海淀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对海淀经济结构具有特殊的意义。包括研发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在内的科技服务业,是基于海淀创新资源密集和创新资本云集的特点而自然衍生出的重要业态,也是创新发展的基础支撑型产业。

  数据显示,海淀区目前有外资企业共5136家,合同外资41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1.7亿美元,信息传输和科技服务业两个行业为外资主要投向。外资投向的高度集中,也从侧面反映出信息传输和科技服务业的高度集聚。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海淀区新设项目同比降低6.67%,合同外资同比增长80.62%,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3.25%。这“两高一低”显示出海淀新设外资项目单个项目合同外资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额增幅明显。

  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外资出现“两高一低”的特点,一方面是因为现行公司法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出资期限宽松,使新设项目的合同外资额出现大幅增长;另一方面,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产业中心集聚效应的凸显,以及与海淀区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为科创企业提供宽容便利的营商环境有关。

  近年来,海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中关村大街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打造“类海外”人才发展环境,形成了大中小金字塔形内生式不断生长的企业群体。而这个生机勃勃的企业群,又成为海淀与世界互联互通的纽带。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海淀区进出口总额为160.3亿美元,同比增长42.4%,占北京市的9.6%。按人民币统计,1月至5月,海淀区进出口总额1028.8亿元,同比增长32.8%,完成全年指标的48.2%。

  如今,海淀正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等创新源头高度聚集的优势,形成“大苗圃”“大孵化”的创新发展格局,以更大范围、更大尺度定义产业链,发挥自身的辐射带动作用。从技术交易看,海淀技术成交总额占北京全市的38.7%,其中47.9%输出到京外。

  专利保护为“走出去”护航

  对因创新创业而兴的海淀来说,专利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捍卫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而越来越完备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更为区内企业的维权和“走出去”保驾护航。

  经过8年快速发展,小米公司已成为我国“互联网+”领域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典范,但恶意模仿和抄袭行为也随之而来。2012年,小米公司专门成立知识产权团队、打假团队和专门的诉讼团队。此后,小米陆续在售贩假货较集中的国家和地区,通过与主管部门和电商平台签订知识产权保护框架协议,对侵权者提起国际诉讼。

  在海淀,随着专业运营机构的出现,海外维权已不再是大型企业的个别行为。今年4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地区法院颁布了日本Kaneka公司(钟化)vs.金达威诉讼案最终判决书——驳回Kaneka公司全部索赔主张。金达威赢得了这场绵延7年之久的专利诉讼。

  这次胜诉的“幕后功臣”,正是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七星天(北京)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诉讼案的亲历者,七星天创始人龙翔带领团队全程为金达威提供了调研、诉讼及诉讼支持、专利布局等服务,捍卫了“中国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已经不仅是企业的自觉行为,更是政府的积极作为。2014年,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机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落户海淀。在这里,一批侵犯知识产权的新型“疑难杂症”得到妥善处置。2017年,海淀区法院知识产权案件新收案件11695件,同比增长75.4%;结案11044件,同比增长62.2%。

  今年6月,海淀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财政部批准开展2018年至2020年海淀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获得国家财政支持资金2亿元。海淀区拟按照1∶4比例安排配套资金,支持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

  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海淀区还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截至2017年底,海淀区在法国、英国等国家共搭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站点7个,为区域企业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应诉和维权援助服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学聪)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