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结构性去杠杆”有新意 不能用通胀方式“去”

2018-06-27 07:1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7日讯 6月23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8年中期)”报告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围绕“结构性去杠杆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报告指出,“结构性去杠杆”更加注重各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杠杆率的结构性差异,从而使得去杠杆操作更加精准。而且,“结构性去杠杆”旨在避免去杠杆进程中可能引发的经济剧烈波动,从而实现杠杆率的“稳定和逐步下降”。顺利推进“结构性去杠杆”,不应寄希望于借助通胀去杠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代表课题组发布了论坛主报告《结构性去杠杆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认为,201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物价水平稳定,就业形势整体向好,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升。预计上半年经济增速达到6.8%左右,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位居前列。不过在经济运行平稳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呈现明显的供给强劲、需求疲软的特征。

  报告指出,宏观杠杆率高企是现阶段中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杠杆率达到了255.7%,不仅显著高于新兴经济体杠杆率的平均水平(193.6%),甚至已经超过美国(251.2%)等一些发达经济体。

  更值得高度重视的是,中国杠杆率在不同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内部体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点。就企业部门而言,虽然2017年杠杆率出现了一定下降,但总体水平依然高达160.3%,在主要经济体之中位居首位。其中,国企与房地产企业杠杆率明显高于其他企业,高债务问题更加严重。就居民部门而言,虽然杠杆率(48.4%)低于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76.1%),但是已显著高于新兴经济体平均水平(39.8%)。若以家庭债务/家庭可支配收入测算,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高达110.9%,已经超越美国。不仅如此,近年来居民部门杠杆率攀升速度过快、债务分布不均以及隐性债务规模较大等一系列问题均值得高度警惕。就政府部门而言,虽然整体杠杆率不高(47.0%),但由于中央政府杠杆率偏低,所以债务压力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之上。而且,目前地方债务的隐性债务问题较为严重,区域性的地方债务风险较大。就金融部门而言,近年来金融机构杠杆率明显攀升,由此导致金融部门脱离实体经济的自我膨胀,突出表现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GDP和金融业增加值/GDP等一系列指标的快速上升。其中,中小商业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的扩张态势更为迅猛,高杠杆问题更为严重。

  针对于中国杠杆率的结构性问题,2018年中央提出了“结构性去杠杆”的新思路。报告认为,“结构性去杠杆”新思路与去杠杆的传统思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就联系而言,不管是“结构性去杠杆”还是传统去杠杆,所能选择的去杠杆的方法都是降低杠杆率“分子”或者增大杠杆率“分母”的相关方法,而且“结构性去杠杆”能够更加巧妙合理地运用相关方法达到去杠杆的目的。就区别而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传统去杠杆通常是以降低总体杠杆率为目标,没有专门聚焦杠杆率的结构性特点,而“结构性去杠杆”更加注重各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杠杆率的结构性差异,从而使得去杠杆操作更加精准。二是,传统去杠杆往往伴随着经济的大幅波动,而“结构性去杠杆”旨在避免去杠杆进程中可能引发的经济剧烈波动,从而实现杠杆率的“稳定和逐步下降”。

  报告认为,要想顺利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需要做好七个方面的权衡取舍。第一,虽然去杠杆在短期内会给经济带来一定冲击,但是在长期内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要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下坚定去杠杆的决心。第二,既要重视债务占比高的“灰犀牛”风险,也要重视在三大部门中债务占比偏低的居民部门债务风险和在企业部门内部债务占比偏低的民营企业债务风险等“黑天鹅”风险。第三,在注重降低杠杆率“分子”、提高“分母”的同时,还要谨防触发“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动态联动机制,防止局部去杠杆引发全局性金融风险。第四,既要尽快清理僵尸企业,又要谨防“误伤”优质企业。第五,去杠杆过程中货币政策既不能大水漫灌,也不能过于收紧。第六,足够力度的通货膨胀能够快速去杠杆,但是在收入分配格局不甚合理的背景下,高通胀会给经济与社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不应寄希望于借助通胀去杠杆。第七,“结构性去杠杆”不仅要“治标”,更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治本”。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胡迺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闫衍,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凤良等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