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 巨变 展望】绵竹乡村振兴:“金山银山”来了

2018-05-06 08:5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德阳5月6日讯(记者 王炬鹏)绵竹沿山一带风光如画。绿草茵茵,一处一景,随处可见的绿树红花把九龙山描绘得如油画一般。近年来,绵竹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棚花村:打造精品生态民宿村

   

  棚花村景色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炬鹏/摄

  记者走进遵道镇棚花村,放眼望去,村外绿水青山,村内绿树成荫,民居青砖粉垣雕梁花窗古香古色,给人一种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在绵竹沿山一带游玩,说到美食,不少熟悉的游客都对遵道镇棚花村的农家菜赞不绝口。经过前几年的发展,棚花村农家乐已经声名远播,形成独具特色的“农家乐一条街”。

  但要留住游客,仅仅靠“吃”是远远不够的,建设发展精品民宿,是留住游客必不可少的条件。棚花村党支部书记付少平介绍,棚花村农家乐一直很受欢迎,在游玩方面也打造出了山上特色果品种植、山下猕猴桃种植、庭院特色养殖等不同模式,但就是因为住宿欠缺,留不住游客。为此,棚花村根据过去搞农家乐的经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建设一个精品民宿村,连接沿山农家乐和猕猴桃园区。

  “我相信,今后来到棚花村的游客,不仅会选择在这里吃,在这里玩,更将会停留居住一两晚,感受惬意地道、生态宜居的乡村新生活。”付少平表示。

  中国玫瑰谷:乡村旅游+花卉

  中国玫瑰谷是5.12地震灾后重建中,由北京银谷集团在绵竹投资打造的一个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园。已流转土地18400亩推广大马士革玫瑰种植,现已成功种植了大马士革玫瑰8000亩,成为国内最大的大马士革玫瑰单体种植园区。

  

  中国玫瑰谷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炬鹏/摄

  中国玫瑰谷的发展,也让周边村民从中受益,他们可参与种植、售卖玫瑰食品等,从而增加收入,玫瑰产业链的形成,极大地振兴了当地乡村经济。

  如今,“乡村旅游+花卉”已然成为四川乡村旅游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让花卉观赏得到成规模、成体系的发展,乡村旅游也以花为媒,为游客提供更具体验感和高品质的赏花游,大大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此外,还以“花卉经济”效应,同时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脱贫增收。

  九龙乡村旅游景区:现代农业观光旅游

  

  九龙乡村旅游景区滑草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炬鹏/摄

  绵竹九龙乡村旅游景区地处绵竹市西北部的九龙镇、遵道镇,位于成都平原与龙门山的交汇地带,距成都市93公里,幅员面积达百余平方公里,地貌复杂多样、气候温和湿润、自然资源丰富、生物环境多样、人文古迹丰富、景观环境优美,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震后,按照“一镇一品一区一特色”的原则,九龙乡村全面整合沿山的山水、历史、文化、产业、镇村风貌等资源,依托震前初具规模的农家旅游优势,利用江苏援建8000余万元,中央资金投入1000余万元,捐建资金投入616万元,相继建成了遵道年画传习所、九龙水街、滑草场、游人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演艺广场、山地自行车道以及无隐寺等一大批旅游公共设施和特色旅游产品。如今,九龙乡村旅游景区不仅恢复了震前的繁荣,而且实现了由单一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到乡村生态休闲、康体健身、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其中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正是九龙乡村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一角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炬鹏/摄

  地震以后,该示范园项目迅速立项,江苏省投入2155万元,绵竹市投入360.5万元,于2008年11月18日开工,去年8月27日移交绵竹市,园区核心用地面积300亩,示范面积5000亩,广泛借鉴了江苏先进的现代农业理念,“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随着九龙乡村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在带动农民增收、解决农村劳动力当地就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特色发展和产业支撑等方面起到了显著地推动作用。

  据了解,去年以来,绵竹市坚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采取分重点、分特点的基层治理模式,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加速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