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蓝皮书在京发布

2017-11-24 19:0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4日讯 今日上午,由金正大集团、中国化工报社等单位发起的化肥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在北京发布了调研报告蓝皮书。该蓝皮书是我国首份针对单个行业供给侧改革情况的全面报告,为我国化肥行业供给侧改革挖掘了典型经验,并对化肥行业发展提出了系统性建议。金正大集团通过技术创新、亲农服务、联合协作,国际化发展、资本良性运作等,实现了超速发展,成为化肥供给侧改革的典范。

  11月24日,《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蓝皮书在京发布,图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国务院参事刘志仁、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崔学军、金正大集团党委书记张晓义为蓝皮书揭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张相成 摄影

  国务院参事刘志仁、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农业部种植业司耕肥处处长仲鹭勍、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石化处处长邵稷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发布会。

  主持人: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陈宏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张相成 摄影

  首份行业供给侧改革报告推出改革典型

  该蓝皮书是今年3月启动的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活动的成果总结。在经过对全国30余家化肥骨干企业的实地调研和100余家生产企业、150家流通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蓝皮书梳理分析了化肥全行业供给侧改革形势,发掘供给侧改革中的典型经验,并针对调研反映出的重点问题提出了8大建议。

  中国化工报传媒中心传播部副主任马彦平介绍了调研报告第一部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张相成 摄影

  蓝皮书第二部分典型经验分享:金正大集团 张强博士。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张相成 摄影

  蓝皮书第二部分典型经验分享: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童祥龙。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张相成 摄影

  蓝皮书第二部分典型经验分享: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张相成 摄影

  本次调研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指导,金正大集团、中国化工报社、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研究院八家单位共同发起组织。这次活动,是经济领域首次行业供给侧改革调研,规格高、覆盖广。3家指导单位和8家发起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参事室、中国工程院等相关领导、行业权威专家等总计200余人次参与调研。

  在听取了调研报告重点内容和核心观点后,与会领导专家都对调研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了高度肯定。

  国务院参事 刘志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张相成 摄影

  从事了40多年国家产业调研工作的国务院参事刘志仁表示,如此成功的、跨多个部门的调研还是第一次见到。他说:“调研的结果大大出乎原先的预料,成果十分显著。我认为这是中国化肥产业的一件大事,调研成果必将对中国化肥结构性改革推进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化起到重大的作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李寿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张相成 摄影

  “主题十分鲜明,调研十分深入,典型十分突出,问题十分准确,建议十分中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用五个“十分”高度评价了调研报告。李会长表示,“调研挖掘出的以金正大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企业,成绩十分突出,经验值得推广。所以,调研虽已结束,但是改革工作还远未结束,我们要在在调研报告发布的时候为行业供给侧改革再添一把火,助推化肥行业全面开创新时代化肥供给侧改革的崭新征程,开展化肥供给侧改革的新局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 潘爱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张相成 摄影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耕地肥料处处长 仲鹭勍。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张相成 摄影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石化处处长 邵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张相成 摄影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农业部种植业司耕肥处处长仲鹭勍、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石化处处长邵稷等主管部门领导都高度肯定了调研报告的重大意义和取得的积极成果,并表示将积极参考调研成果,与今后的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推动我国化肥产业转型升级。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修学峰、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等专家也调研成果表示了高度肯定,并结合自身领域对调研成果对下一步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进行了发言。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中国农科院研究员白由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张相成 摄影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修学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张相成 摄影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 高祥照。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张相成 摄影

  金正大立足减肥增效,为供给侧改革提供“解决方案”

  金正大集团成立19年来,一直在创新求变。不仅创造了令人惊叹的“金正大速度”,实现连续8年复合肥销量全国第一,而且在中国化肥产业调转升级和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在做“世界领先的植物营养专家和种植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企业战略下,金正大在创新引领、亲农服务、联合协作、国际化及资本运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金正大集团党委书记张晓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张相成 摄影

  发布会现场,金正大集团党委书记张晓义代表调研发起单位金正大集团致辞,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本次调研的具体开展情况以及调研报告的形成过程。张晓义书记表示,作为此次调研活动的发起单位之一,金正大集团也将与同行分享自身供给侧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愿以此次调研活动为契机,联合行业上下游,在产品创新、技术攻关、市场开发、农化服务等方面推动全行业的大联合、大发展,促进化肥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我国肥料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作为缓控释肥生产企业,金正大集团一直依托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大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强大的科技研发团队,持续推动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早在数年前,金正大集团就率先践行了“减肥增效”的举措。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下,金正大又在原有缓控释肥产品和技术上,采用“双增双控”的技术,实现了技术和产品的升级。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推出“25+10>50”减肥增效方案,即使用25公斤新型稳定性肥料加上10公斤控释肥料,总计35公斤肥料,无论是作物产量还是品质,都优于50公斤等养分含量的传统肥料效果,成为了“减肥增效”方案的最佳展示。目前这一“减肥30%”方案目前在玉米、小麦上取得了非常稳定的效果。刚刚在德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发布了这一减肥增效,促进农业减排的创新方案,引发了世界性的关注和热议。

  为了大力推广这些创新性的减肥增效方案,为种植户提供完善的农业服务,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支撑,2017年7月,金正大联合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华夏银行等单位,共同出资成立了中国首个现代农业服务合作平台——金丰公社。金丰公社将打造覆盖全国的300家以上县级农业服务中心。这些农业服务中心将与种植户签订托管合同并提供从购买种子、肥料和农药等农资产品,到实地改土、播种、施肥、打药以及收割的全程服务。用广泛的全球资源、专业的农机手、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和现代化农业机械,改善传统种植方式,推动精准高效的现代化种植。

  从2015年开始,金正大率先提出“大联合、大协作、大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创新成果,通过输出资本、技术、品牌和服务,致力于与上游(氮、磷、钾单质肥产业)及同行业广泛开展联合协作,共同破解行业发展困局,实现肥料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联动协同效应。目前,金正大已与16家氮肥企业、2家磷肥企业、13家有机肥企业、5家复合肥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

  《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蓝皮书在京发布,图为发布现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张相成 摄影

  近年来,金正大在国际化发展中也走在了行业前列。早在2006年,金正大在美国成立了新型肥料研发中心,2014—2017年,分别在以色列、德国和日本成立了研发中心,开展新型肥料、土壤、植保、现代农业等的研发和创新,并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不断提高公司的研发水平,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2015-2016年,金正大成功收购了以色列艾森贝克、德国康朴、荷兰伊康姆和西班牙纳瓦萨等公司。2016年和2017年,由金正大主导起草的《控释肥料》、《脲醛缓释肥料》两项国际标准的发布实施,大大提升了中国肥料企业在国际肥料贸易中的话语权。

  十九年来,金正大在规模、品牌、技术、产品及国际化等方面具有越来越明显的优势,这与成功的资本运作是分不开的。在行业内率先引进国际资本、完成公司上市,实现了公司的快速成长。此后,又成功借助资本市场的工具和力量保障了金正大持续的融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国内外的成功并购,实现了公司快速扩张。

  听取了金正大改革经验分享后,李寿生会长表示,虽然调研结束了,但工作还远未结束。下一步,要全面开创新时代我国化肥工业转型升级的新跨越、农化服务的新局面;绿色发展的新境界和质量效益的新水平。这是我们化肥企业转型升级的历史责任。金正大集团为我们做了大量的有益探索,也为全行业树立了一个榜样。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傅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