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温江 社区参与机制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子

2017-11-24 14:1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道作为全域城市化区域,辖19个社区、269个居民小组,居住人口31.28万人;下属党组织175个,现有党员2972名。近年来,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对社区认同度偏低、参与度不足等问题,柳城街道通过激活三大主体、创建四个平台、创新四种方式、完善三项制度,探索形成“3443”社区参与机制,走出一条基层治理新路子。

  2016年,街道被评为“四川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街道按100—200户的标准,划分网格化单元,依托居民小组、网格化单元建立党支部150个,解决“组织覆盖盲区”难题;探索建立党支部书记工作奖补制度,每年安排50—100万元,对150名支部书记按考核结果进行奖补,配套指导员考核制度和党建指导员工作补贴制度,解决“支部工作空虚”难题;分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和新市民党员三类,制定党员先进性考核19条量化标准和5方面“一票否决”条款,解决“党员意识褪化”难题。

  按照区级部门下沉社区的有法律依据的工作事项,开展社区减负增效专项治理,规范社区工作台账、目标管理和示范创建,梳理形成社会救助、老龄服务等113项社区职能清单,让社区自治组织回归并专注于社区服务。

  出台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用于培育孵化社会组织的专项经费由2012年的70余万元递增到2017年的360余万元。截至2017年10月底,已成立社区社会组织249家。

  安排专项经费600余万元,坚持“设计个性化、设施智慧化、服务高效化、主题显性化”原则,升级打造19个社区活动中心,统一配齐配优儿童之家、创业空间、日间照料中心等9个标准化功能室,让社区活动中心成为群众愿意来、喜欢来、经常来的温馨家园。

  在全市率先成立“社区治理支持中心”,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定期举办社区公益活动策划、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社区营造等培训,服务于社区两委、社工队伍、社会组织、草根社团和志愿者;同时依托该中心,深化与西南财大社会发展研究院的合作,组建“社区治理顾问团”,以“课题+项目”的方式开展城市社区治理能力建设研究,提升社区治理专业化能力。

  在19个社区全部搭建“红柳·市民聊吧”,引导干部群众经常相聚、轻松说事、柔性论理,仅2017年1—6月,共开展主题聊天250余场次,收集民生诉求176件,解决群众难题78个。

  建成集“社工俱乐部QQ群”、“智慧党建APP”、政务微博、微信等于一体的网络化社会工作大平台,设立民情民意、时事热点、建言柳城等8个主题区。截至目前,共收集市民群众、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合理建议159条,涉及社区治理、城市管理、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

  引领式参与:今年以来,组织150个支部、986名党员深入开展“双亮双促”等主题活动20余场次;依托社会核心价值观主题街区、廉政文化长廊等阵地持续开展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110余场次,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居民、社会组织等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自发式参与:发挥现有19800余名注册志愿者力量,由居民自发组建“柳城大妈”、“蓝马甲”等团队,参与政策宣讲、文明劝导、邻里纠纷调解等,让居民由社区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配角”转变为“主角”。

  项目式参与:依照“点菜、备菜、上菜”三个步骤,问明需求、梳理项目、按需服务,梳理形成“邻里家庭医生”等社会工作项目18类131个,策划培育“橙丝带”等本土公益项目35个,今年已吸引13000余名居民、36家社会组织、21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到社会工作项目和公益项目中。

  契约式参与:依法规范社区居民公约,纳入环境治理、邻里关系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内容,做到一社区一公约、一社区一特色。同时,根据新制定的居民公约,结合各小区院落特点,制定小区院落公约,培育契约精神,形成“我制定、我签字、我承诺、我执行”的良好氛围。

  完善民意委托制:建立1名居民议事会成员联系15—20户居民的联系制度,采取自愿结对、契约约束、星级评定等方式,使议事会成员成为尊重民意、代表民意、体现民意的被委托方,使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建言人”。

  完善民主协商制:建立由居委会、驻社区单位代表、社会组织代表、居民代表参与的社区恳谈制度、社区听证制度,引导居民合理表达诉求、妥善化解矛盾、共商社区事务、共谋社区发展,使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人”。

  完善民主议决制:建立民主处理社区重大事务“八步工作法”,即收集意见、提出议题、组织审查、议事会议决、居民代表会议通过、公示议决事项、居委会委员会执行(监督委员会监督)、满意度测评,并统一制作“五本一册”用于社区事务记录,确保社区组织规范运行,使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决策人”。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董家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