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党的十九大】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一扇“窗口”

2017-09-22 06:2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大鹏

现代化的大连市市容景观。

  大连地处黄渤海之滨,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贸易、港口、工业、旅游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全力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合作、重信守诺、亲商清商、尊商护商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力争成为优质营商环境的一扇“窗口”

  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窗口”城市,近几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大连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去年,大连全市经济增长6.5%,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是6.8%,稳增态势明显。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正是这座城市发展保持稳健步伐的关键。

  优化好环境 打造新“窗口”

  今年年初,辽宁省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出要把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当成重要任务。作为辽宁的经济龙头城市,大连责无旁贷。大连提出全力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合作、重信守诺、亲商清商、尊商护商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新体制、新机制。

  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着手,大连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了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例如,大连分11批取消调整162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分3批取消193项中介服务事项。通过实施“减少、缩短、优化”方案,有效破解审批时间长、盖章多、收费多、中介多、材料多等行政审批“一长四多”问题。

  甘井子区将服务大厅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到一个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网上服务大厅则实行“三集中三到位”模式,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力,大厅之外无审批”。目前,大连市已经建成13.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公共行政服务中心,32个部门成立审批办进驻中心并对其充分授权,将699项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项目纳入中心平台运行,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印章审批、一个流程办结”。

  大连还大力开展“多规合一”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据介绍,大连搭建全市统一的空间信息管理协同平台,以此为基础形成项目生成机制,优化审批流程,梳理出37个市政府部门的368项公共服务事项,其中96个事项实现了即时办结;另有63个事项共压缩528个工作日,平均每个事项压缩办理时限8天左右。

  政府当“保姆” 办事更舒心

  如今在大连,许多政府部门开始当起企业的“保姆”。政府部门推出贴心服务,主动问需,上门服务。

  “老字号”大富基缝纫机有限公司一度面临市场“寒冬”。中山区政府主动找上门去为其寻找客户,共同努力下,公司与互联网企业出口时代公司成功对接,引入电商模式后,企业成功签下尼日利亚的海外订单。乐春轩养老项目是旅顺口区的重点养老项目。建设初期曾遇到手续难办、建设资金难落实等问题,旅顺口区发改局了解相关情况后,迅速召开项目协调会,帮助企业办完各种手续,并联系上级单位,帮助企业获得1.2亿元的专项债券扶持资金。目前,这一养老项目已经成为大连市的标杆项目。

  在大连各地,政府部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随处可见。年初,甘井子区在分别针对企业、商会和区直相关部门召开3次恳谈会后,迅速出台产业、招商、人才等一系列政策,推出“周末无休”“金融大篷车”等系列举措,多方开展银企对接,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建设标准高 拥抱国际化

  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总金额达21.6亿美元的17个项目在大连签约,一大批外资企业看中大连的投资环境,选择落户中国。

  据了解,世界500强企业中目前已有113家在大连落户,投资项目达262个。作为东北地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大连提出要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营商环境。在不断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立符合国际化营商环境发展要求的法规体系的同时,大连围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环节,不断创新制度。

  目前,大连已将营商环境建设纳入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重要内容,强化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实行“营商环境建设一票否决制”;把改善营商环境纳入督查重点工作,定期对各项决策部署和改革措施进行跟踪督查。大连还引入国际组织评估,促进加快建设开放、透明、公平、稳定、高效的国际化营商环境。金普新区专门组织各职能部门和第三方机构定期开展阶段性评估,逐项核查制度措施是否落地,相关配套政策、细则是否完善,实际效果是否明显。

  截至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大连设立1.86万家企业,累计使用外资超过1000亿美元。大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连将努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制度规则,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向现代化国际城市迈进。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