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发展综述:山川添秀色 产业上新阶

2017-08-07 07:1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8月6日,江苏泰州市秋雪湖生态景区南舍村的多彩稻田画。近日,泰州市秋雪湖多彩稻田画迎来了最佳观赏期。该景区曾被推介为十大稻田景观之一,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 汤德宏摄

  自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理念”上升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朴素又高远的话语,就成为号角、如同战鼓,响彻大江南北,激励着城市乡村企业和全国人民追求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这是一场经济发展方式的革命,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东中西部同时起跑

  苏北盐城大丰区恒北村,这个没有一间村办工厂的村庄毅然拒绝了办厂投资。村党委书记李晓霞说,中央绿色发展的号召来的时候太好了,我们曾经渴望过村办企业,但我们不想走别人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老祖宗给留下这么好的田园水景,我们就有责任保护好它。于是,全村老少齐上阵,治河治污,种树修路,更奇妙的是,他们从“贴牌”制造经营模式那儿得到启发,以村庄“恒北”名字为品牌,请省内外数十个工厂为自己贴牌加工农产品,让村庄品牌和绿色农产品为城镇人提供就业机会,更为自己创造财富。结果是,短短4年,村庄人均收入由2012年的17500元增加到2016年的27500元,家家住上带车库的小楼。

  走在恒北村,如同徜徉画中。花果簇拥农家小楼,小楼装载着太阳能与给排水系统,引得一群优质农产品学会的专家以村为家。

  这种回归桃花源的故事,从大兴安岭到五指山,每天都在发生着。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五天,在山东青岛西海岸的中德生态园,由于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的现场点赞,我国首个“被动房及装配式产业基地”声名远播。

  被动房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绿色建筑标准之一。由于使用环保建材和严谨的装配工法,达到减少房屋主动消耗能源目的,所以使用中无需供热或制冷,室温就可常年维持在20℃—26℃。

  青岛人提出,这个生态园将以被动房及装配式建筑标准为核心,在投资、设计、施工、装备制造、建成生产、建安施工、认证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开展全产业链的分工协作,面向全国输出技术和装备。到2020年,建设2个—3个建筑体量在20万平方米的被动式建筑,引进5家—8家国内外被动房行业重点企业,实现全产业链工业产值50亿元以上。总之,是要把这里打造成全国首个具有先进性、示范性意义的被动式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浙江、江苏、上海并没错过这一绿色发展之机,他们都建起了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更多的绿色建筑产业基地还在建设中。

  中西部同样没有错过绿色发展之机。如果说30多年前那一轮改革开放他们起跑晚了,那么,在这一轮“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竞赛中,他们是与东部同时起跑了,而且还携着自己特有的山水资源。他们再不肯落后了,不仅把绿色发展作为方向、视为使命,更当成赶超机会。

  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增速已连续6年居前三位。发展如此快又稳,生态建设功不可没。在贵州,从上到下,已把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看成是中央赋予贵州的战略任务,是区域使命。

  黔东南,尽管用世人的眼光看很穷、缺少重型工业,但党中央指出的发展方向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很富,富有青山绿水这最宝贵的资源,意识到守住这宝贵的资源是自己的责任。于是,坚决关掉了铝业、电解锰等一批高耗能污染企业,改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资源,一方面引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及健康产业;一方面实施菜果药稻等作物的现代种植、加工与营销。护绿、脱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83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939亿元。

  绿富美,是贵州也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共同追求。

  存量增量一起追绿

  绿色发展指数有3个一级指标: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政府政策支持度。而排在第一位的又是经济增长绿化度。让我们来看看老企业是怎样一点一点提升绿化度——

  鲁北化工通过实施技术集成创新,创建了磷铵—硫酸—水泥联产和海水—盐—碱产业链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一滴海水,被来来回回用了八九次之后才刚刚开始其作为资源的生命旅程:首先用来放养贝类、牡蛎、鱼虾等,之后的初级卤水放牧卤虫,变浓的卤水送到纯碱厂、硫酸钾厂、灭火剂厂等提供工艺冷却,吸收了这些厂废热之后的卤水再送到溴素厂吹溴,吹溴后的卤水用于晒盐,晒盐后的苦卤生产硫酸钾等产品……最终,这滴海水全部转化为原料。

  化工、冶金等是不可或缺的基础产业,又是污染“能力”最强的产业,所以,必须经洗礼而向绿。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后,很多老牌企业负重出发,跟鲁北化工一样,借转型升级提升着自己的“绿化度”,也探索到了自己的健康生存之路。

  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跟所有的冶炼工厂一样,大型烟囱是其标识。又与很多冶炼厂不同,这里的烟囱虽也冒着白气,但厂区周边空气中并没有刺激性的硫酸味儿。细问得知,他们自主开发的全自动控制负压再生有机胺脱硫技术,实现二氧化硫超低排放,使总硫利用率达97%以上,这已是世界顶尖水平。

  这种变废为宝的故事在江铜有太多。废渣选铜——每年从炉渣中回收铜金属9000多吨,相当于一座中型铜矿山全年的金属产量;废水提铜——每年从废水中回收1000多吨铜;余热发电——烟气余热资源全面综合回收利用,年发电2亿千瓦时以上,这个发电量可供应一座50万人口规模的城镇全年生活用电;水循环——年工业总用水量56000万吨,循环使用率达92%以上。

  如果说存量之绿是一点一点在逆变着,那么,增量之绿则是植根于绿色基因。有国策引导,更有存量改造提升的巨大成本警示,增量部分,无论地方政府还是企业,一开始就由绿色起步了。无论东中西,非环保节能的产业很难找到投放处。曾有大型制造企业,在河北、山东、天津“转了五六圈”后,终归还是没找到投资地。其副总很沮丧地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是环保产品,但因生产过程高耗电而不受欢迎。于是,他们开始“卡”上游设备和原料提供商,追究其碳足迹,以证自己之“清白”。

  越来越多的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不受欢迎,即使投资巨大、税收可观。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壮士断腕,或转型或升级或直接变身绿色企业。绿色,已从发展理念成为一种行为准则,正在升华成社会价值观。

  青岛工学院的大一学生刘嘉达决定创业的原因就是节约与环保:他暑期实习打工时发现工厂的消毒喷头常堵塞从而要常更新,而且太费水,费水又连带着费电,这不符合发展潮流。于是,他就研发起替代喷头来。2016年大学毕业时,他已成功将自己研发的节水节电又节材的喷头卖到全国数千家工厂、养殖场。

  产业发展绿色化,绿色发展产业化。绿化理念已深入人心,浸入所有地区、领域和行动,比如精准扶贫。在广西龙胜县这个偏远的山区县,记者发现,瑶苗壮等各族群众正把“少慢精”作为脱贫攻坚的独门绝技来追求:他们这里土地瘠薄、没有污染又富硒,所以县里引导农民蔬果要少种慢长,鸡鸭鹅和小黑猪要回到山里去自然地跑、慢慢地长。慢长少产的结果是品质精、价格高,以至于商家不得不蹲在地头抢这绿色精品。当然,这种慢与少的绿色并不是原始之绿,它已搭载了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一个完整的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正在建设中。不久,消费者不论在哪里,都可以在手机、电脑上实时或回看到龙胜的小黑猪吃的是否绿色、住的是否干净。

  追求绿色发展已从中央国家号召变成全民的时代使命,追求绿色生活则成为国民风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万元GDP能耗4年累计下降19.1%;我们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累计造林4.5亿亩;我们以河长制给每一条河流许一个清澈的承诺;我们有了绿色交通、绿色能源从而绿色城市,有了绿色建筑、绿色食品从而绿色生活;我们还有按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发展理念新修的《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绿色发展之行开路护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隋明梅)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