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国防行】为强军筑梦 一支支赤心铁血部队唱响《强军战歌》

2017-07-28 09:3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7月17日-23日,近40人组成的网络媒体国防行采访团第二组来到广东,七天一省三市五支部队,一路上,《强军战歌》激昂澎湃的旋律在队伍上空回荡。

  随着不断行进的队伍,记者们走近了一支支血性满满的英雄队伍,一支支顶得上去的钢铁部队,一支支能打胜仗的威武之师……中国经济网记者深刻体会到,强军梦是这些热血军人们放不下的理想,《强军战歌》是他们发自心底的呐喊!

  然而,是什么激励他们不断前进?又是什么给强军梦的实现做保障?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记者尝试解密这一支支强军队伍的强悍基因。

  强在忠诚:铁心向党、赤心为民

图为陆军某海防旅哨兵在“家”字哨所站岗。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摄

  忠诚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或许这些坚守在一线的官兵,并不能给出一个漂亮的答案,但却全心全力地实践着,那就是铁心向党、赤心为民。

  他们把忠诚埋藏在日日夜夜的坚守中。来到钢八连,记者才知道,有一种坚守叫“65年如一日”。在与澳门隔海相望,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的横琴岛,因其极为关键的地理位置,经常面临各种挑战和诱惑。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支钢铁部队的坚守极为重要。“钢八连”就是这支长期驻扎的部队。从1952年9月奉命进驻横琴岛至今,这支钢铁部队见证了横琴从“无人荒岛”变成“开发热岛”,从“御敌前哨”变成“开放前沿”的历史巨变。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驻地如何变迁、任务如何拓展、生活如何改善,“钢八连”始终永葆钢铁本色,如钢浇铁铸般守卫在祖国的海防线上,以人民的名义筑起“钢铁堡垒”。

  在文天祥曾留下“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的伶仃洋上,有一位旅长用26年的坚守表达他的忠诚之心。在“永不褪色的红旗”石雕下,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旅长杨振英一字一顿念出七个字:“位卑未敢忘国忧”。杨振英17岁入伍,历任战士、班长、军校学员、排长、副连长、参谋、指导员、连长、副营长、股长、团副参谋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旅长。到现在,已经在部队坚守了26年。这些年,他的足迹从来没有离开过海岛。他本来有很多机会离开海岛,但都被他谢绝,杨振英说:“是海岛磨砺了我的意志,给了我荣誉,我舍不得离开这里。”

  他们把忠诚倾注在每一次奋不顾身的付出中。2014年5月22日,和平县大坝镇龙狮村经龙瓷土矿区因连续暴雨,矿区工人临时生活点附近山体突然垮塌,致使数间临时板房被损毁、多人被埋。武警广东省总队河源市支队和平县中队火速奔赴现场实施救援。大雨还在继续,危险也在继续,官兵顾不得那么多,抢救生命刻不容缓,中队冒雨挖泥,有人的地方直接用手往外扒土,历时五个小时的奋战,抢救出2名受伤群众,挖掘出5具遇难者尸体,转移群众11人。最后下来的战士张磊还没到集合点就晕倒在地,原来他在低头挖泥时被门梁砸中头部,救人时全神贯注却浑然不觉,任务一结束,神经放松“瞬间崩盘”。

  他们把忠诚淋淋尽致地体现在拒绝诱惑时的决绝中。过去,横琴岛是一座孤岛,与澳门虽仅一江之隔,江河两岸却是“两个世界”:一边是人烟稀少,生存环境恶劣的小渔村,另一边却是缤纷绚丽、金碧辉煌的现代化都市。“钢八连”老指导员罗茂坤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万分感慨:“到了晚上,我们这边煤油灯,澳门那边是霓虹灯。相距几百米,官兵们看在眼里,装在心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钢八连”刚接防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盘踞在岛内和澳门的敌对势力经常利用美女金钱诱惑,企图腐蚀官兵,拉连队“下马”。1958年某天,坑道岗哨黄锡基执勤时,发现有走私偷渡分子从防区海滩登陆,被当场抓获,偷渡分子见状马上从身上掏出了一把人民币递给他,央求放了他,可是黄锡基看都没看一眼,当场拒绝走私犯,义正严词地说:“我是代表中国人民在这里站岗的!”

  强在血性:铁骨铮铮 热血沸腾

大雨中,海军陆战队某旅进行两栖作战基础训练。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摄

  没有亲耳听到他们在训练场上如猛虎般的咆哮,没有亲眼看到他们在大雨中负重奔跑,都不能深刻理解军人的血性是什么样的。

  军人的血性在于如猛虎雄狮般势不可挡。7月20日,海军陆战队某旅两栖作战基础训练在大雨中进行。牵引横渡、穿火障、钻泥潭、越高墙……一连串高难度任务一鼓作气完成,一往无前,真不愧是“猛虎之旅”!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血性在军人的青春故事里演绎得淋漓尽致。武警广东省总队河源市支队和平县中队的邝嘉耀2010年入伍,个头不高,眼睛不大但极具杀气,尤其是当他据枪的瞬间,眼睛里闪出一道寒光。邝嘉耀入伍前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父母在连生三个女儿之后终于得子,从小被娇生惯养,桀骜不驯的他来到部队后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狙击战神”。在艰苦的训练中,邝嘉耀总是说,“无限忍耐,只为绝杀一击。”后来邝嘉耀在总队狙击手反恐比武中一举打破了纪录,夺得了桂冠,成为总队名副其实的“狙击战神”。

  军人的血性还表现在,他们的字典中没有“抛弃”、“放弃”的字眼。看过《士兵突击》的人都会称赞“许三多”是条硬汉。而“许三多”这样的硬汉,其实就真实而广泛存在军营中。海军陆战队某旅少校廖志勇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很多人都是看了《士兵突击》而选择了从军路。“许三多最著名的信条就是‘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每个军人必备的素质,许多军人都具备这样的素质。”

  血性不是男兵们的专属,这种倔强的性格同样流淌在女兵们的血液里。海军陆战队某旅两栖女子侦察队和男兵一同训练,和男兵一样勇猛顽强,熟练掌握轻武器射击、直升机滑降、高空跳伞、潜水爆破、特种驾驶等30余项作战技能。她们被称为“两栖霸王花”。如今的“两栖霸王花”迎来了一波又一波新队员。班长李炳炎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一代代“两栖霸王花”留给她们最宝贵的信念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们是未来战场的前沿部队!”同班的丁娜娜说,作为两栖侦察队的一员,在未来战场上,肯定要冲在最前方,为后方大部队侦查主要信息,为他们提供重要的保障。

  强在精尖:百炼成钢 个个精英

图为海军陆战队员在17米高的攀登楼进行滑索降训练。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摄

  一路采访下来,记者还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感受:军营卧虎藏龙,个个都是精英,每次采访都会被“惊艳”到。

  他们的精尖在于百炼成钢。“钢八连”为练就能打胜仗的“钢筋铁骨”,将“时间上高密度,内容上满负荷,标准上超大纲”写进训练守则,制定了一份远超其他连队的训练“食谱”:每人每天坚持一个5公里、一次冲山头、一个400米障碍跑;每天睡觉前,要完成俯卧撑、杠铃挺举、蹲下起立等“5个100次”;每月进行一次徒步70公里环岛拉练……建连至今,“钢八连”曾身经百战,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南海之滨,以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作风顽强著称。进驻横琴岛后,八连驻防伶仃洋,担负起守岛固防的重任。近10年来,连队先后圆满完成40多次实弹战术演习,接受上级30次综合考核次次第一,取得20多项训练革新成果,涌现出175名军事训练尖子和优秀“四会”教练员,1人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他们的精尖在于专业深耕。孔凡宾是海军陆战队某旅的一名狙击手,“92后”,个头高,皮肤黝黑,眼睛不大,偶尔一笑会露出一颗尖尖的虎牙。自18岁入伍,到现在已经是一名八年的老兵,担任班长一职。这位八年老兵射击水平高超,立过一次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和一次集体三等功,在部队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丛林猎手”。那么,他的狙击枪法究竟有多准?答案是狙击距离在300米以内,基本可以“指哪打哪”。孔凡宾狙击不仅准,而且还有一个异于常人的本事——别人都是单眼瞄准,他却可以双眼瞄准——同时睁着两双眼睛就可以把左眼屏蔽掉,然后瞄准射击。

  他们的精尖在于做到极致。什么样的队伍能站出排山倒海之势?三军仪仗队就是这样一支队伍。为了练出威武雄壮的气势,三军仪仗队官兵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炎热的盛夏,训练场上地表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别说训练,在上面站一会,也会汗流不止。就是在寒风呼啸的冬天,他们的内衣也会被汗水浸透,汗水顺着头发都冻成冰锥。有人曾经做过计算,一名仪仗队员五年所踢出的正步,相当于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每人流的汗水加起来,两年就有一吨;每个人每年最少要穿破七双皮鞋。

  ……

  忠诚在心中深藏,热血在胸中燃烧,汗水在青春里挥洒……他们用忠诚,用血性,用拼搏,完美诠释了强军队伍的强悍基因;用行动,用贡献,用荣誉唱响了这首《强军战歌》。

  扬帆起航凌云志,中流击水正当时。为强军筑梦,向强军出发。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