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肉生产对环境影响不可低估 多方推动改善禽肉供应链

2017-07-25 15:02 来源:CE.cn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5日讯(记者 许红洲 实习生 毕悦)世界自然基金会、希悦尔公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日前共同宣布,三方联手的历时三年的中国禽肉食品安全合作项目目前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与包括加工商、零售商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方沟通合作,共同推动改善禽肉供应链,以此改善食品安全和减少食物浪费,降低禽肉生产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环境影响。

  据希悦尔可持续发展及企业社会责任区域总监彭智伟介绍, 这项始于2014年的项目下设多项研究内容,包括一项对中国东部完整禽肉供应链的深度研究。研究细化到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涵盖从农贸市场到超市等多种禽肉流通模式,以及供应链所涉及的各重要主体。研究发现供应链各环节都存在影响禽肉制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潜在风险。基于这些发现,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禽肉供应链的改善方向,即提升屠宰、存储、分销环节标准化、精细化程度,建立更高的产品质量和风险监控标准,包括一套完整覆盖供应链的可追溯系统。

  “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和供应链管理效率密不可分。从养殖场到消费端,不论是公共机构、企业还是消费者,每一个主体都有责任提升食品安全,减少食物浪费。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也是为了降低交叉污染以及传染病爆发的风险。”彭智伟说。

  合作项目的另一重要研究成果是,完成了从养殖到零售、包装或无包装的多种供应链系统的量化环境评估。这份生命周期分析报告显示,仅饲养环节便占到了家禽业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同时,相对于需要冷冻存储的无包装鸡肉,冷鲜包装鸡肉对能源需求更低且保质期更长。但在中国市场,目前消费者购买的鸡肉80%是无包装的,这导致禽肉变质浪费的比例高达15%。而在北美和欧洲市场,通过升级分销和零售程序,浪费比例可控制在6%。

  “通过改善供应链中的养殖程序和包装及冷链方法,中国有望将禽肉供应链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0%以上。”希悦尔中国食品保护业务总监闫孝柱说,“在生产端,通过采用良好的卫生作业操作规范、适当的温度控制和包装材料,可以减少交叉污染,显著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并延长产品货架期。尽管目前中国消费者更多习惯购买无包装的禽肉,但我们愿意与各方携手努力,推动供应链的升级和发展,改变消费者行为。”

  将这一项目的重点关注领域确定在禽肉领域是经过充分考虑的。在全球范围内,禽肉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有着重大影响。每生产一只鸡要消耗可供一个人维持10天的饮用水、4公斤多的饲料以及让一台电视机运转18小时的电能。在亚洲,尽管鸡肉生产大量消耗资源,但仍有大约20%的鸡肉没能变成食物,而是在从农场到餐桌的供应链各个环节被损耗或者被浪费。

  目前,中国禽肉产量居世界第二,且仍在增长,预计未来20年内鸡肉消费量将占据全球消费总量的近四分之一。这种增长为中国禽肉行业带来了重大机遇,但在满足消费需求、提供更安全更营养食品的同时,必须要降低禽肉生产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环境和社会影响。

  为此,各合作方共同制定了详细规定食品安全实践及程序的《管理实践规范指南》,力求减少从屠宰场到零售店,禽肉供应链各环节发生的污染和损坏所带来的产品损耗。该《指南》结合了中美多位权威学术专家和从业者的意见,并参考了各国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标准。项目各方也正在与供应链上各环节及消费者进行沟通,以共同建立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禽肉供应链。

  “从零售业到消费者,都会从禽肉供应链的不断改善中受益。一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禽肉产品,二是将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三是协同合作将为各方带来利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可持续消费推进部主任王文华说。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