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多赢 期待更多高价刚需药进入医保

2017-07-23 07:00 来源:CE.cn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宣布,36种药品经谈判成功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据悉,这36种药品多为高价刚需药,谈判后的医保支付标准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平均降幅达到44%,最高的达到70%。(7月20日《人民日报》)

  无疑,这是一条“实惠”的消息。既然是高价刚需药,对患者而言就意味着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买不起也得买。而一旦将其纳入医保范畴就大不同了。首先,纳入医保目录后可以医保报销。更重要的是,这些药品的价格大幅下降,在明显扩大保障范围的同时,也有效地控制了医保基金支出和社会医药费用负担。

  比如乳腺癌靶向药曲妥珠单抗,2016年的国内市场价格约为每单位24500元,谈判后的支付标准降至每单位7600元,降幅达69%。考虑到进入乙类目录后,医保基金将支付70%多的费用,患者个人负担将进一步减轻。此外,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际市场价格,患者也不用再为了省钱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买药了。

  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药品目录准入谈判,可谓一次全新的尝试。无论过程如何,结果是丰硕的。这既体现了有关部门和医保经办机构的工作力度和责任担当,也说明应对高价刚需药,为患者和医保减负,不是没有办法,而是大有潜力可挖。期待有关部门及医保经办机构继续作为,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在上述36种药品之后,把更多的高价刚需药纳入医保。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准入谈判,医药企业的药品价格虽然大幅下降,但药品纳入目录后将被更大范围、更多数量地使用,这无疑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既然有助于形成互惠互利的多赢局面,又何乐而不为呢?(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