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记者扶贫日记】宋勤芳:“再过两三年,我家就会大变样”

2017-05-16 12:16 来源:CE.cn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之年。中宣部启动精准扶贫驻村调研采访活动,组织120名中央新闻单位记者,到全国109个贫困村采访扶贫工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推出“金记者扶贫日记”系列报道,为您带来脱贫攻坚一线的真实见闻,敬请关注

  时间:2017年5月13日

  地点: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界牌镇将军村

  “我对脱贫有信心!我家不但能脱贫,还要争取奔小康。”今天,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委书记曾秀到蟠龙村、上塔村、两冬村、将军村4个湖南省级贫困村看望贫困群众时,贫困户宋勤芳激动地说。

  

  湖南省衡阳县委书记曾秀(左二)到将军村贫困户宋勤芳家调研扶贫情况

  “第一次到他家,那时还是在山坡下的土坯房子里。经过调研,发现他家的房屋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依据政策,被列入危房改造项目。”对于宋勤芳家当时的情况,曾秀记忆犹新。

  现年68岁的宋勤芳是将军村因病致贫的典型,属于“贫中贫”。他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家里有老伴、儿子和收养的孙女。儿子宋克礼现年43岁,从1994年开始患哮喘,丧失了劳动能力,3年前为治病欠下了4万余元债务,致使家境贫寒。此前,一家人住在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土坯房,房屋年久失修,随时会有倒塌危险。

  

图为2015年搬迁前,宋勤芳家所居住的土坯房。中国经济网记者 郝红波/摄

  “2015年底,我家搬进危房改造后的新房子。当时国家补贴了3.1万元,女儿给拿了1万元,自己凑了2万元,找几个亲戚借了6万元,96平米的房子总共花费13万元。”如今,宋勤芳就在敞亮的新家里,接待来访的县委书记。 

  “你家的房子紧挨着水库,门口就是交通主干道,现在成了将军村最好的地段了。利用这个优势位置开个商店,可以帮村民们卖些土鸡蛋、竹笋、金银花等土特产,你还可以搞农家乐来增加收入。”曾秀向宋勤芳建议。曾秀说,首批易地搬迁安置房采取就近、集中安置,节约土地,共享基础设施,就是要让迁居的群众能自己种粮种菜,降低生活开支,同时享受更加便捷的生活,是“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的举措”。

  “以前住在土坯房,赶上连续几天下大雨,最担心发生倒塌,晚上都不敢睡觉。现在搬到新房子,不管打雷下雨都不用怕了。”宋勤芳高兴地说。

  “现在生活情况怎么样,都有哪些收入?”曾秀关切地问。

  宋勤芳一笔一笔算起脱贫增收账:

  原先他有3头牛,去年3月向将军村主任王代喜和村委委员、妇女主任汪金玉借款2.8万元买了4头牛,当年生了3个牛犊,按照市场行情,养3年出栏,每头牛每年至少可以有1000元利润,“这10头牛每年赚1万多块钱不成问题”。

  “老伴还养着两头猪,不用饲料,一年出栏一次,可以赚3000块钱。”

  “现在儿子恢复的好,可以出去打零工,一年至少可以收入5000元。”

  “我在山上种着3亩水稻,每年可以收粮食2700多斤,除了自家吃,还用来养猪,养鸭。家里的粮食和蔬菜也不用花钱。”

  

图为宋勤芳家搬迁后入住的将军村首批易地搬迁安置房。中国经济网记者 郝红波/摄

  “到今年底完成脱贫,你们家有没有信心?”曾秀问宋勤芳。

  “我家赶上好运喽,我对脱贫有信心!把猪喂好,今年扩大养牛的规模,我家不但能脱贫,还要争取奔小康!再过两三年,我家就会大变样儿!”宋勤芳说,现在的日子一天一个样儿,一天比一天好。

  看到宋勤芳一家的变化,曾秀倍感欣慰。他叮嘱当地干部,要注重党建引领,把脱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握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曾秀指出,将军村作为湖南省级脱贫攻坚示范村要脱贫摘帽,这是今年脱贫攻坚工作的目标。镇村两级及驻村工作队要根据这个目标,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和湖南省委、衡阳市委、衡阳县委既定的工作安排,明确责任,明确责任人,明确脱贫攻坚的路线图、时间表,细化分解任务,紧盯时间节点,实行挂图作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临走前,听说宋勤芳14岁的孙女跟着姑姑在衡山县店门镇中学就读初中二年级,享受学费全免政策,曾秀语重心长地叮嘱宋勤芳:“现在条件好了,一定要让孙女好好读书,上高中,考大学。有知识,有能力,有志气,才能改变命运,才能真正地脱贫,奔小康,一定要考虑到根子上,拔掉这个‘穷根’,摘掉这个‘穷帽’。”(中国经济网记者 郝红波)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