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为"一带一路"建设铺就绿色发展主基调

2017-05-09 07:2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原标题:迎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特稿② 铺就绿色发展主基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理念,不仅指导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也为“一带一路”建设铺就绿色主基调。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正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首提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时,阐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也明确指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44亿,人口密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一半以上,环境压力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环境管理基础比较弱,容易诱发环境风险和投资风险。“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着力深化环保合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生态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全面推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伊莎贝拉·路易斯博士感叹,“中国已经发展了自己应对环境挑战的能力,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一员,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和环境问题提供了帮助和方法”。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要增进绿色发展的理念共识,加强交流合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中国环保部签订了绿色发展“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环保部已着手出台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环保领域的规划,而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交通部等也都出台了相关要求,包括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等。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要推进绿色产业及技术合作。哈萨克斯坦缺水,在农业节水灌溉领域具有强烈的“技术渴求”。陕西杨凌作为名扬海外的中国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了哈萨克斯坦。截至2016年10月,中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援建了25个农业基础示范中心,推动了种子生产、水产养殖及动植物疫病防控、山水园艺、农业机械等优势技术在沿线国家的推广应用。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要深化绿色产能合作,完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分享实践经验。比如,河北钢铁公司利用绿色制造技术,对塞尔维亚钢厂“三废”进行综合利用,在成功扭亏的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人、产业、环境和谐共生的产业生态圈。2016年4月,环保部在深圳市建立了“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领域技术的国际间转移,为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支撑保障。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要构建绿色金融体制。2016年初,中国作为G20轮值主席国,倡议建立绿色金融政策研究组,明确提出要扩大绿色投融资,开展国际合作以推动跨境绿色债券投资。中国银监会已牵头搭建绿色信贷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成立了新兴市场绿色信贷跨国工作组,包括12个国家的银行业监管机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蒙古、孟加拉、老挝、泰国、越南等都参与其中。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与中国亿利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绿色丝绸之路伙伴计划”,探索治沙PPP模式。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投资机遇和合作红利,“一带一路”正在打造成环境友好、生态文明良好的“一带一路”,正在建成世界上最美的经济走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祝惠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