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4日讯(记者倪伟龄)东北农业结构性改革,要向粮食精深加工要效益。黑龙江是全国产粮和外销第一大省,每年还产生8000万吨以上秸秆,以往处理大多是焚烧或废弃。如何将种粮剩余秸秆有效利用起来,这是由传统农业向农业资源精深加工转型的重要方面。
建议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玉米及秸秆等农业资源精深加工产业扶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放低玉米深加工门槛,国家在产业布局方面向黑龙江等粮食主产区倾斜,让粮食就地加工转化,不宜将玉米长途外运加工,可有效降低加工成本。二是对玉米种植和秸秆等农业资源精深加工企业给予补贴,帮助加工企业度过转型期困难。三是支持利用秸秆加工燃料乙醇项目,发展环保清洁能源,并以此为突破口向全国推广。在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方面,政策上要给民营企业同等待遇,这一领域要向民营经济放开。玉米及秸秆等农业资源精深加工企业,也要变压力为动力,面向市场塑造个性化品牌,建立品质信赖,让消费者形成市场品牌偏好。本报记者 倪伟龄
向秸秆利用等精深加工转型
东北农业结构性改革,要向粮食精深加工要效益。黑龙江是全国产粮和外销第一大省,每年还产生8000万吨以上秸秆,以往处理大多是焚烧或废弃。如何将种粮剩余秸秆有效利用起来,这是由传统农业向农业资源精深加工转型的重要方面。
建议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玉米及秸秆等农业资源精深加工产业扶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放低玉米深加工门槛,国家在产业布局方面向黑龙江等粮食主产区倾斜,让粮食就地加工转化,不宜将玉米长途外运加工,可有效降低加工成本。二是对玉米种植和秸秆等农业资源精深加工企业给予补贴,帮助加工企业度过转型期困难。三是支持利用秸秆加工燃料乙醇项目,发展环保清洁能源,并以此为突破口向全国推广。在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方面,政策上要给民营企业同等待遇,这一领域要向民营经济放开。玉米及秸秆等农业资源精深加工企业,也要变压力为动力,面向市场塑造个性化品牌,建立品质信赖,让消费者形成市场品牌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