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冰竹委员:多个层面持续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2017-03-08 10:52 来源:CE.cn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8日讯(记者 周琳) 3月7日上午,北京铁道大厦,全国政协经济界别的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闫冰竹表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用翔实的数据描绘了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画卷,指出“中国人民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中国经济有潜力、有韧性、有优势,中国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好。”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四个自信”。 

  报告指出,我们要做好应对更加复杂严峻局面的充分准备,“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报告提出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指出“这是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要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披荆斩棘向前推进。”这些论述振聋发聩,体现了政府的果断担当! 

  闫冰竹委员认为,报告用很大的篇幅,阐述了经济金融工作的总体目标,部署了发展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 

  报告确立了科学的经济金融政策。报告提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报告要求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的战略定力和历史担当。我们必须讲政治、顾大局、看长远,让更多金融活水灌溉经济领域“洼地”、产业结构“薄弱环节”,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梦注入生生不息的金融动力。 

  报告提出了稳健的金融工作目标。报告指出,要着力稳增长、防风险,守住金融安全的底线,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研判国内外宏观形势基础上提出的科学目标。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结构性问题突出、风险隐患显现。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自身保持稳健发展,是实现“稳中求进”总基调的核心,必须凝心聚力,守住金融安全的底线。这也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报告强调了明确的金融工作要求。报告要求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止脱实向虚。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这些要求高瞻远瞩、清晰明确,围绕金融工作核心问题,提出了务实管用的举措,这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举措,必将在未来一个时期产生深远影响。 

  在谈到未来工作时,闫冰竹委员建议,首先,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充分激发金融体系竞争活力,扩大金融服务有效供给。 

  报告指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报告特别强调,要勇往直前,坚决闯过这个关口。 

  在金融领域中,总体的金融供给仍然不足。我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区域只有存款、没有贷款,金融的微循环不畅,有效供给不足,金融资源的配置存在结构性问题。 

  破解这个问题,需要更加重视和充分发挥中小银行的作用,通过“鲶鱼效应”,激发竞争活力,更好地适应和引导金融需求。比如,蠡县农信社的改制重组,推动了“金融活水进万家”。 

  正如报告所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转型升级过程,既充满希望又伴随阵痛,既非常紧迫又艰巨复杂。当前,要深化这一改革,必须进一步突破固有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为各类微观主体创造充分竞争的市场化环境。 

  其次,在服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伟大进程中,应进一步调动和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作用。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都是国家的核心战略,报告对战略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需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 

  具体而言,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进程中,大量的中小微企业正在积极参与,已经成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市场主体。这就要求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也积极投身到“一带一路”战略的进程中。国家可以按照循序渐进、行稳致远的原则,有序推进中小银行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有效调动中小银行的积极性,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贡献金融力量。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中,应更加重视金融的协同发展。一是以金融政策协同,强化协同发展顶层设计。二是以金融监管协同,引领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三是以金融资源协同,提升区域合作战略层次。特别是,应加强京津冀三地机构、业务准入统筹,形成全覆盖的统一市场。鼓励区域内金融机构跨行政区划参股,设立京津冀银行或组建跨行政区划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为区域发展提供长期稳定支撑,提升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层次。 

  再次,从多个层面持续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 

  报告对金融风险防控提出了明确要求。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宏观层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构筑各国政策协调的国际经济金融新秩序。增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性,进一步放大我国“金融稳定器”作用,构建新型全球经济稳定机制,形成全球金融安全网,更好防范全球金融风险,不断优化世界经济金融秩序和全球经济金融生态环境。 

  在监管层面,坚持宏微观审慎并重原则,提升风险监管能力。微观审慎监管关注的是单个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监管关注的是金融体系及其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度。要完善纵向和横向联动监管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监管协调联动机制,制定协同监管应急预案,提升风险监管能力。 

  在市场层面,构建多元化、市场化的金融体系,缓解“三期叠加”金融风险隐患。“十三五”规划将“完善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首要内容。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有助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通过“鲶鱼效应”,激发金融市场活力,这有助于降低金融企业客户集中度和风险隐患。 

  在微观层面,推动金融企业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全面强化风险管理。进一步深化金融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对资本监管、让市场选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强化风险治理能力。通过“轻资本”、“轻资产”等战略,加快经营转型,消除周期性和结构性风险隐患;通过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积极引入或自主开发新型风险计量工具、模型和平台,多渠道化解处置存量不良资产,实现金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