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于都10月12日讯(记者 成琪)一条名叫于都河的江水静静地从江西于都县流过,就是这条不起眼的江水,在1934年10月18日的夜晚,承载了八万多红军跨江而去,从此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2016年10月9日,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跟随国家文物局长征文物保护调研活动来到了于都长征渡口旧址。
长征渡口旧址 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旧址位于于都县城东门外。渡口为清代晚期古码头,由青砖和红马麻条石砌筑。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以及中共中央等机关从这里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目前在于都县沿江,我们保留了8个类似的渡口,这些渡口的遗址在保护上我们基本都保持了原貌。”在长征渡江口边,于都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兼博物馆馆长谢芸华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渡口边立着一个巨大的石头,上面有杨成武将军1983年题写的“长征渡口”的石刻,旁边有一个大约10层的青石台阶,沿台阶下去就是有点泛黄的于都河。目前,这个渡口与其左侧新建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集结广场、主题雕塑等共同组成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纪念园占地共60亩,是个开放的场所,平时也是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广场。每到晚上,于都河的周围就会亮起点点灯光,让这座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的小县城分外美丽。
作为中共赣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于都现有革命旧址旧居107处,长征文物2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待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据悉,目前文物保护工作经费已经纳入了财政预算,并施行逐年增加。
谢芸华在接受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2年起,于都县采取财政预借资金的办法,垫付维修方案编制费。近三年来,财政共预借资金200余万元,用于编制维修方案25个,拨付资金80万元用于一些革命旧居旧址的抢修。
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由于文物保护不同于一般的建筑维修,无论是从人工还是材料来说,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资金是关键。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的于都县,鉴于财政资金有限,积极拓宽思路,多渠道筹措保护资金就成了重点。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2009年于都县就做好了长征出发地旧址群的维修方案编制和上报立项审批工作,2011年和2012年两年先后共争取国家维修资金550万元,对6个旧址进行了全面维修。2014年和2015年共争取革命旧居旧址维修资金2498万元,用于16处旧址维修,目前全部维修已完工7处,开工9处。
除此之外,于都县还充分发挥红军后代、部队和有长征情结的群体来于都寻根或寻访先辈足迹的机会,动员其捐资或争资以对一些革命旧址进行保护。如李卓然之子李若谷、杨得志将军的儿子杨建华、滕代远之子滕久明、滕代远之子滕久明先后积极帮助筹集保护资金。此外,广州军区曾捐资10万元对红一军团部旧址进行抢救性维修。
而大部分的长征革命旧居旧址都曾经是当地老百姓的宗祠,于都县充分集中当地乡贤和在外成功人士的力量,动员广泛捐资,对一些宗祠类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抢救性维修。如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等均是在当地人的支持下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毛泽东同志旧居 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而只有让文物活起来,才能真正充分显示出它的现实价值。
记者跟随调研组来到了位于于都县贡江镇向阳居委会北门西段1号的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暨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旧居,该旧址建于清末民初,原为何姓居民住宅,坐南朝北,土木结构建筑,二层楼房共30间,悬山顶,平面布局为“两堂两横”形式,正厅三开间,两侧设通廊与横屋相通,前后均砌围墙院落,前院西面辟牌楼式门楼,建筑面积636平方米。
1934年7月,为适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需要,中央革命根据地在于都县城成立了以于都为中心的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政府就设在何屋,当时主要任务是筹粮扩红、征调伕子、坚壁清野、掩护和支援红军主力顺利集结和安全突围。2006年被正式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该旧址得到了200万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对旧居进行了维修,目前该旧址维修好后,采用了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手法进行了复原陈列,生动的展现了赣南省苏维埃政府及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在此旧址为战略转移做准备的活动情况。现在已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长征文化馆 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距离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不远处,有一个砖木结构的晚清建筑,这是长征前夕赣南省三级干部大会旧址,记者在旧居门口看到“于都长征精神研究院”的牌子,谢芸华介绍说,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旧居在修缮后也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目前从长征与文化的独特视角,以“长征记忆、长征体验、长征情结、长征艺术、长征体验、长征品牌”六大板块进行布展,创办了长征文化馆。